您的位置:首頁

補脾陽虛第一方是什么?

脾陽虛是很常見的疾病,在生活中患有脾陽虛的人是非常多的,不過一般人對于脾陽虛不是很了解,所以在患上脾陽虛的話,通常也會不重視,殊不知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脾陽虛不及時治療,對人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是需要積極治療的,調理脾陽虛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紹補脾陽虛第一方。

補脾陽虛第一方

1、附子理中丸

配方組成:附子、黨參、白術、干姜、甘草。

劑型規格:本品為水蜜丸或大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每日2~3次。

功效主治:溫中健脾。適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2、四神丸

配方組成: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大棗。

劑型規格: 本品為水蜜丸。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9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溫腎暖脾、澀腸止瀉。適用于命門火衰、脾腎虛寒之五更泄瀉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3、補脾益腸丸

配方組成:黃芪、黨參、砂仁、白芍、當歸、白術、肉桂、延胡索、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風、木香、補骨脂、赤石脂。

劑型規格:本品為胃腸分溶型水蜜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功效主治: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生肌消腫。適用于脾虛泄瀉癥,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腹脹、腸鳴、黏液血便或陽虛便秘。

4、溫脾湯

配方組成:大黃15克,當歸、干姜各9克,附子、人參、芒硝、甘草各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大黃后下)

用法用量:每日1 劑,分2次溫服。

功效主治:溫補脾陽、攻下冷積。適用于脾陽不足、冷積便秘、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

5、理中湯

配方組成:人參、炙甘草各6克,干姜9克,白術12克。

制作方法:將以上藥共水煎。

用法用量:分2 次溫服。

功效主治:溫中祛寒、補氣健脾。適用于脾胃虛寒而導致的腹痛、腹瀉、嘔吐、不渴,或腹滿食少、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緩等癥。

飲食調理法:

1、雞肉金山藥粥

配方組成: 山藥20 克,雞內金9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 將山藥、雞內金共研細末,與大米共煮粥,加白糖調味即可。

用法用量: 空腹服用。

功效主治:健脾益胃。適用于脾陽虛而致食少、乏力。

2、豬肚糯米粥

配方組成:豬肚1具,白術30克,干姜20克,糯米100克,檳榔1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豬肚用食鹽、醋搓洗千凈,切小塊,和白術、檳榔姜絲一起放入沙鍋中,加人適量清水,燒開后去浮沫,以小火燉至酥爛取汁,和糯米一起熬煮成粥,加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用法用量: 每日分2 次空腹服用。將豬肚蘸醬油t、香油,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溫中健脾。適用于脾陽虛而致消化不良、不思飲食、身倦力乏。

3、狗肉粥

配方組成:黃狗肉200~250克,粟米400~500克,食鹽、豆鼓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狗肉洗凈,切片。將粟米洗凈,加水煮粥,放入狗肉食鹽及豆鼓共同煮粥,待肉熟米爛即可。

用法用量: 空腹服用。

功效主治:溫補脾胃。適用于脾胃陽虛所致的脘腹冷痛、納少、肢冷等癥。

4、羊肉粟米粥

配方組成:粟米100 克,羊肉150克,芡實30克,山藥20克,姜、食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羊肉洗凈,切成末;芡實、山藥均洗凈,搗碎。粟米加適量清水燒開,放入羊肉末和芡實、山藥、姜絲及食鹽,用小火熬煮成粥,下味精、香油調味即可。

用法用量:空腹熱服。每日1一2次。

功效主治: 溫補脾腎。適用于脾腎虛弱、食欲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