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食療養身全攻略
立秋預示著收獲時節的來臨,天氣漸漸轉涼。空氣干燥,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燥”。燥病的特征就是出現各種干燥的癥狀表現。例如可見人體皮膚干燥皸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等。
劇傳統中醫研究表明,金秋時節陰氣逐漸滋長,而陽氣慢慢收斂。由于肺部受到燥氣的侵襲,會造成體內津液的損傷,如果可以按照四時的變化規律而養護陰氣,就能夠使得陽氣有所收斂而不至于散失,從而保證氣血的循環暢通,保證生命機能的順利運行。
秋季飲食調養
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為主,推薦幾款食物給大家;
1百合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經;主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咽痛失音;熱病后期,余熱未清,或情志不遂,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由于百合營養豐富,常用來作為作強身健體的滋補食品,增強免疫功能。百合的滋補作用可與人參媲美。
百合與粳米煮粥,對中老年人及病后身體虛弱而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尤為適宜。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有較強的滋陰潤肺之用;加入綠豆,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2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3栗子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譽。你或許很難想到,鮮板栗所含的維生素C比公認含維生素C豐富的西紅柿還要多。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別適用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腎虛所致的腰酸膝軟、肢體不遂、小便頻數者食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栗子較甜,糖尿病患者忌食。而且栗子吃多了會滯膩和引起消化不良,因而嬰幼兒、脾胃虛弱、患有慢性胃腸道疾病的人群少吃。
4羊肉
羊肉較牛肉的肉質要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秋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但需注意的是,羊肉畢竟性偏溫熱,并非人人皆宜。陰虛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關節炎、濕疹及發熱者應忌食。
5芝麻
進入秋季,人體皮膚易干燥,而芝麻有滋潤皮膚的特點。中醫對芝麻的藥用有較高的認識,稱它是一味強壯劑,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發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頭發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癥狀。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秋季食養六大禁忌
1無病進補
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慕名進補
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人參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圣藥,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濫服人參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癥狀。
3.不分虛實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
中醫講“虛不受補”,在身體很虛的情況下直接大補特補身體會吃不消,要一步步的慢慢補充。
4.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
5.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6.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