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哪些人是胃癌的高發人群?留著好胃在,不怕沒飯吃

全球胃癌病例居多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尤其以東亞國家高發。它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男女比例約為2:1,55-70歲為高發年齡段。目前大部分胃癌在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所以及早預防、及早發現與及早治療是迫不及待的。

那么哪些人是胃癌的高發人群?

第一: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因素。正常的胃粘膜細胞是增殖和凋亡保持的平衡,而這些平衡有賴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的共同調控,所以破壞它們的平衡就容易致使癌基因表達,抑癌基因被抑制。我們的消化道是最頻繁接觸環境的,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鹽過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調或化學污染等都可使上述平衡的打破。還有很多長期食用咸菜、腌制煙熏等含硝酸鹽較高的食品容易生出致癌物亞硝胺。

第二:幽門螺桿菌感染。目前沒有明確幽門螺桿菌感染就一定發展成胃癌,但是它的感染率越高,胃癌的發病率也越高。曾有成功在小鼠胃內用幽門螺桿菌誘發胃癌,所以它是人類胃癌的I類致癌源。

第三:遺傳因素。胃癌有家族聚集傾向,但不是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可能與家族飲食或者生活環境相關。或者說家族的遺傳素質更易致癌。史上的拿破侖、他的父親和他的祖父都死于胃癌。

第四:癌前狀態。很多人在做完胃鏡后診斷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這些都是胃良性疾病,但卻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而進一步行病理檢查報告腸化生或者異型增生也都屬于癌前病變。認為它們都屬于胃癌的高危因素。

建議40歲以上特別是生活在我國北方地區有危險因素者應該每年體檢,進行防癌或排癌的有關檢查。而已經有家族史或者癌前狀態更應該回訪醫院檢查。

早期的胃癌多無癥狀,不依賴檢查十分困難。而癥狀明顯的胃癌表現有:

1、上腹痛。當這種明顯的時候常可發現體重減輕、食欲減低。這種腹痛不僅通過飲食改善效果不佳,而且不像胃潰瘍或者十二指腸潰瘍的上腹痛容易被服用制酸劑緩解。還伴有早飽感,胃癌在胃內組織增多所致,是胃壁受累的表現。

2、吞咽困難。常見于賁門癌,為它已經侵犯食管下段,官腔減小而出現的癥狀。而幽門癌時因其排下功能減少,而易出現惡心、嘔吐。因潰瘍而出現的胃癌,就易出現皮下血管破裂所致嘔血、黑便。

3、體重減輕。體重減輕是癌癥的常見表現,伴有食欲減低、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時需要第一時間排除胃癌的可能。癌細胞是沒有節制的生長,它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早期篩查的辦法建議是通過胃鏡檢查及病理活檢。它可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胃癌(癌前狀態)”,有些還可以通過胃鏡做到及早治療,比如胃息肉,并通過胃鏡活檢進行金標準診斷。這個費用不貴,也不需要耗費很多時間。當然這是個有創的檢查,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其他還有X線鋇餐可以進行彌補。

我們再來看看它的預防。首先盡量避免過多涉及高危因素,低鹽飲食、定期行胃鏡檢查、及早處理癌前疾病和病變。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都建議根治,它需要建立在有癌前狀態下。其次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正確貯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