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寒氣為什么要在夏天除?只用艾灸驅寒,有用嗎?

寒氣入體會怎樣?通常情況下,寒氣會阻礙陽氣的運行,讓人各種堵,從而產生各種“痛”,所謂“不通則痛”,一般說的都是寒癥。相對于濕氣,寒氣雖然表現得更“痛”,但是沒有濕氣那么頑固,只要找對方法還是很容易祛除的。所謂“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間接上就說明了寒氣相對容易祛除的特點。

寒氣入體,最先侵入到我們的頭部,在夏天,吹空調多了最直接的癥狀就是頭疼頭暈。同樣是在夏天,大汗淋漓的從室外進入到空調房,寒氣極容易從張開的毛孔中侵入到人體,這些寒氣會導致毛孔的閉塞,人體排汗就收到了限制,于是總感覺自己怕冷,心口也覺得悶得慌。

上面說到的寒算是表面意義上的寒,這種情況使用針灸和刮痧基本上就能過將寒氣排出,但是更深層的寒就不能再使用這兩種方法了,比如說侵入肌肉、關節的寒,就需要用艾灸的方法來解決了。

深層的寒都會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呢?

寒氣會讓氣血運行滯緩或者阻隔,因而導致我們的背部與大腿的贅肉增多;當寒氣與濕氣結合的時候不僅會導致我們的背部老感到“涼涼”,還會產生腰酸背痛的情況。聽得最多的寒癥怕是關節痛了,遇到寒氣的時候疼痛感會加劇,這是寒氣阻礙氣血運行的典型癥狀。

這種深層的寒就是中醫中所說的“藥之不到,針之不及,必灸之”,就需要用艾灸的方法來驅寒。調節寒性體質的話,艾灸的穴位包括:阿是穴(疼痛處)、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成人艾灸的時間一般不要低于1個小時,小孩子不要超過1個小時。

膝蓋部位的疼痛,一般就圍繞著膝蓋旁邊的幾個穴位進行,如犢鼻穴、膝陽關穴、內膝眼穴、陰陵泉等穴位,如果有其他的附帶癥狀,就需要額外進行配穴了。其它部位的疼痛,大致也是遵循這個思路,因為疼痛多因不通導致,將疼痛的部位灸通了,自然也就不疼了。

如果我們覺得艾灸的方法產生效果的周期太慢,就可以和一些輔助的方法一塊進行,比如敷上藥包進行驅寒,或者進行泡腳。“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采用熱敷的方式治療寒痛是《黃帝內經》極力推薦的方式,不過藥包里裝的成份比較復雜,不太便于操作。

推薦大家使用泡腳的方式來配合艾灸,在艾灸泡腳20-35分鐘,泡腳時可以加一些艾葉、生姜等放在水中,可以祛除體內的寒氣;如果是關節疼痛的話,需要加一些艾葉和干姜。

這幾種方法都不麻煩,但都需要堅持下去,即使一個周期內寒癥消失了,也要繼續保持,因為體質偏寒或者生活環境未改,你被寒氣二次入侵的可能性依舊很大,還是需要注意防范的。

夏天是外界寒氣最少的季節,也是祛除寒氣最佳的濕氣,此時人體的陽氣最盛,關節內寒氣是最虛弱的時候,我們應該抓住這個祛病的最佳時期,將寒氣及時的排出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