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與健康息息相關,晚餐“四不過”
忙碌了一天晚上讓人胃口大開,但是“吃多”了不僅擔心發胖,更擔心健康亮紅燈。尤其是晚餐必須吃“好”,如果進食不當,過飽、過晚,都可能損害人體健康。
一、晚餐不過飽
中醫認為,“胃不和,臥不寧”。如果晚餐過飲,必然會造成胃腸負擔加重,其緊張工作的信息不斷傳向大腦,使人失眠、多夢,久而久之,易引起的神經衰弱等疾病。
中年人如果長期晚餐過飽,反復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往往會造成胰島素β細胞負擔加重,進而衰竭,誘發糖尿病。同時晚餐過飽,必然有部分蛋白質不能消化吸收,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有毒物質,加之睡眠時腸蠕動減慢,相對延長了這些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有可能促進大腸癌的發生。
二、晚餐不過甜
晚餐和晚餐后都不宜經常吃甜食。這是因為肝臟、脂肪組織與肌肉等糖代謝活性,在一天24小時不同的階段中,會有不同的改變。
原則上,物質代謝的活性,隨著陽光強弱的變化而改變;身體方面則受休息或活動狀態的強烈影響。白糖經消化分解為果糖與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后分別轉變成能量與脂肪,由于運動能抑制胰島素分泌,對白糖轉換成脂肪也有抑制作用。
所以攝取白糖后立即運動,就可抑制血液中中性脂肪濃度長高。而攝取白糖后立刻休息,結果則相反,久而久之會令人發胖。
三、晚餐不過晚
晚餐不宜吃得太晚,否則易患尿道結石。不少人因工作關系很晚才吃晚餐,餐后不久就上床睡覺。在睡眠狀態下血液流速變慢,小便排泄也隨之減少,而飲食中的鈣鹽除被人體吸收外,余下的須經尿道排出。
據測定,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進食后4至5小時,如果晚餐太晚,比如到晚上八九點鐘才進食,排尿高峰便在凌晨零點以后,此時入睡得正香,高濃度的鈣鹽與尿液在尿道中滯留,與尿酸結合生成草酸鈣,當其濃度較高時,在正常體溫下可析出結晶并沉淀、積聚、形成結石。因此,除多飲水外,應盡早進晚餐,使進食后的排泄高峰提前,排一次尿后再睡覺最好。
四、晚餐不過葷
醫學研究發現,晚餐經常吃葷食的人比經常吃素食的人,血脂高三四倍。
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如果晚餐經常吃葷,等于火上澆油。晚餐經常攝入過多的熱量,易引起膽固醇增高,而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久了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