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濕氣太重吃什么中成藥

濕氣太重是會讓人們處在一個亞健康狀態,就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產生,最常見的就是會使得很多的患者都感覺到自己的胸口發悶,相當的難受,而且還會造成食欲不振的現象發生,那么想要改善就必須要采取中成藥物來慢慢調理身體,千萬不要操之過急,還要使用運動鍛煉來緩解自己的壓力。

辨證論治

1.外感濕邪

惡寒發熱、雖然出汗但熱不退、頭身沉重,或疼痛如裹、四肢困倦、關節肌肉疼痛、苔白膩、脈濡數。治以散寒勝濕。方用羌活勝濕湯。

2.濕邪內阻

胸悶不舒,胃脘或腹部滿悶,食欲不振(不思飲食或不知饑),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苔白膩,脈滑。治以健脾利濕。方用苓桂術甘湯。

主要治則

外感濕邪散寒勝濕,濕邪內阻健脾利濕。

治法

外感濕邪散寒勝濕,濕邪內阻健脾利濕。

內治法

外感濕邪方用羌活勝濕湯,濕邪內阻方用苓桂術甘湯。

日常調理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有助于活化氣血,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飲食調理

1.薏米煮粥、懷山藥煲湯有除濕作用。薏米和赤小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利尿、除濕。

2.赤小豆、茯苓、懷山藥、黨參等作為煲湯材料,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利尿、除濕,對水腫者尤其有效。

以上兩種方法有利尿作用,尿多者不宜食用。

3.清淡、適量、均衡飲食。忌肥甘厚味、甜味、油炸、生冷、冰品,或涼性蔬果。

1.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如裹、身體困重、四肢沉重等。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

2.如濕氣侵蝕關節,致部分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

3.濕邪困脾,脾失健運,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欲差、大便不成形等。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表現。

4.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

5.舌苔厚膩是濕氣重的經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