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毛囊炎的中成藥
毛囊炎雖然說是不會嚴重到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但是長期下去也是會讓患者感覺到相當的煩惱,特別是在病情發作的時候會一直有隱隱約約的刺痛,就可以在病情早期就采取外用軟膏來達到治療的目的,而且平常還要多注意自己身體當中的清潔衛生,不要讓自己的皮膚有紅腫發炎的情況。
可酌情選用抗生素,局部可用1%新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軟膏或2%碘酊外涂,也可試用紫外線照射。對反復發作的患者可試用自家菌苗或多價葡萄球菌菌苗。
初起為與毛囊口一致的紅色充實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膿皰瘡開始,以后迅速發展演變成丘疹性膿皰,中間貫穿毛發,四周紅暈有炎癥,繼而干燥結痂,約經1周痂脫而愈,但也有反復發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發展為深在的感染,形成癤、癰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數目較多,孤立散在,自覺輕度疼痛。在成人主要發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兒則好發于頭部,其皮疹有時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狀禿發斑。
本癥為整個毛囊細菌感染發生化膿性炎癥。初起為紅色丘疹,逐漸演變成丘疹性膿皰,孤立散在,自覺輕度疼痛。在成人主要發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兒則好發于頭部,其皮疹有時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狀禿發斑。
頭皮毛囊炎是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的一種炎性改變,毛囊炎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后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發于頭部的就稱為頭皮毛囊炎。生于下頜部者稱“羊須瘡”、“須瘡”、“燕窩瘡”;發于眉間者稱“眉戀瘡”
發于臀部者稱“坐板瘡”等。 中醫學根據其發病部位及形狀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瘡、發際瘡、羊胡子瘡、螻蛄癤、螻蛄患、蟮拱頭等。本病好發于頭部、項部、臀部、肛周或身體其他部位,且有復發傾向,常多處發生,性質頑固,遷延難愈。全面分型毛囊炎,隨癥立法、依法組方、組方給藥;注意飲食生活起居,從臨床治療到生活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