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起水泡 就是濕氣重?
拔火罐是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造成體表局部瘀血,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中醫認為濕氣分內濕和外濕,拔罐出現水氣或水泡,這是外濕,說明被拔體表肌肉濕氣重,不能證明整個人的體質為濕。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拔出水泡能祛濕,這同樣是誤區。拔出的水泡是因為局部體表有濕氣,并非是拔出了人體內的濕氣。中醫拔罐并無“起泡療法”一說,反而認為起了泡就要立即停止拔罐。
拔罐起水泡還和拔罐時間有關,時間長也容易起泡。一般拔罐是15分鐘。有的人拔罐15分鐘不會有起泡現象,有的人皮膚薄嫩或皮膚耐受力差,5~10分鐘就會起泡。所以,拔罐時間要因人而異。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起泡后的皮膚處理,否則容易感染。因燙傷、留罐時間太長或體表有濕而皮膚起水泡時,應讓其自然消退,千萬不要在無消毒的情況下自行挑破。若是怕水泡被摩擦弄破,可以去醫院處理,由醫生在無菌情況下挑破水泡。
其實,要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拔罐時應該觀察罐內是不是有水氣。如果拔罐時罐壁上有一層水氣,可以判斷該人體內有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