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指壓按摩方法,幫助您快速復位

髁狀突在顳下頜關節運動中,滑出關節窩以外,超越關節結節不能自行復位,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有單側性與雙側性脫位。可以是前方脫位、后方脫位,也可以是側方脫位。反復發生者又稱為習慣性脫位。臨床上以急性前方脫位最常見,大多數是由于受到突然的外力沖擊所致。老年人關節結節平坦,關節囊與韌帶松弛,打呵欠、大笑等張大口時均可發生關節脫位。表現為咀嚼肌收縮使后牙先接觸,前牙開殆或反殆,因而口不能閉,涎液外流,語言不清,下頜向前移位,兩頰變平,面型也相應變長,耳屏前凹陷,在顴弓下可觸到脫位的髁狀突。關節區可有疼痛。單側脫位者顏面部偏向健側。X線檢查可見髁狀突脫位于關節結節的前上方。

第一 指壓方法

方法1

【穴位】下關、下頜骨。

【操作】讓患者坐在靠椅上,頭靠墻,兩腿伸直,肌肉放松,坐位也要適中,以患者下頜牙齒咬合面位于術者兩肘關節的臂及前臂的夾角為120°~130°為標準。助手立于患者一側,雙手固定頭部,術者站在患者前方,先以雙手拇指在下關穴用力向中線點按,感到酸、麻、脹,待咬肌痙攣緩解時即行整復。整復時,術者雙手拇指分別置于兩側下頜體與下頜支前緣交界處,其余4指托住下頜體,雙手拇指牢牢拿住下頜骨,由輕而重地向下按壓下頜骨,余指托住下頜同時向后上方推送,此時常聽到入白聲,畸形消失,口能閉合,即已復位。

【適應證】顳下頜關節脫位。

【注意】治療時,必須先點按穴位,放松肌肉,切忌開始就用力整復,以致不能復位,或引起損傷。

方法2

【穴位】頰車

【操作】讓患者正坐位,枕部靠墻或倚椅背,術者站在側,用右手拇指指腹按摩患側頰車穴。按摩時,并推動下頜角向下、向后,同時左手拇指略作上抬頦部的動作。經過幾分鐘后,患者即有明顯的酸、麻、脹感,常在不知不覺中自行復位。

【適應證】顳下頜關節脫位。

【注意】按摩時,宜由輕到重,逐漸加力,以適中力度。

第二 注意事項:如果自己沒有經驗,沒有把握,最好是找有經驗的醫生給您按壓復位,先做X掃描,最后完成復位后,再做一個X掃描,觀察復位情況。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