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經常生病怎么辦 或是脾虛導致
一、寶寶經常生病或因脾虛導致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對于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大。脾虛證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是臨床兒科常見病證,其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精神疲乏但易發脾氣,肢體倦怠,食后腹脹,大便不調(可為稀便、硬結便,有的為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舌質淡或淡紅,舌體胖或有齒痕,指紋淡紅,脈細弱等。病情遷延難愈,還常常導致小孩罹患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脾虛的癥狀很嚴重,病因也較為復雜。從臨床看,小孩子脾虛證的形成多數在嬰幼兒階段開始,其成因有先天的因素(如早產、多胎、自身生理特點),更主要的是后天因素,如乳食喂養不當(無母乳喂養、過度營養、沒有及時添加輔食、添加輔食不當、無及時戒奶、夜間進食過度、過多地喝涼茶等)、濫用抗生素、生活起居規律不合理等。每一位家長,尤其是初為人父母的家長,應該認真學習怎樣養育自己的孩子,了解嬰幼兒的生理特點,掌握科學的養育方法,記住不是吃得越多孩子就會長得越好。
二、小兒脾虛的癥狀
脾虛的孩子一般會有食欲不振、大便失調(包括泄瀉,大便不成形,次數增多或大便難解)、面色萎黃少華、形體消瘦(體重低于正常同齡同性別平均值10%)以及舌質淡,苔白等癥狀。同時還可能伴有肢倦乏力、腹脹、浮腫(輕度)、貧血(輕度)、口流清涎、睡露睛或多汗以及脈細弱、無力的表現。
三、孩子脾虛,飲食上要注意哪些問題
1、脾虛宜食食物
飲食對脾胃既可能造成傷害,也能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推薦可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鍋焦)、薏米、熟藕、栗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鱖魚、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2、脾虛忌食食物
脾虛的孩子,由于身體較弱,較之一般人要更小心飲食。少吃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小麥等。合理安排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同時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四、調理孩子脾虛的食療方
1、葡萄干粥
功能主治:養胃健脾,適用于脾虛貧血者。
組成: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
用法用量:以適量清水煮粳米到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2、紅棗小米粥
功能主治:適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小兒。
組成:紅棗5枚,小米30克。
用法用量:將小米清洗干凈,上鍋用小火炒到略黃,然后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3、蓮子山藥粥
功能主治:適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虛弱小兒。
組成:蓮子30克,山藥50克,粳米50克。
用法用量:將蓮子去皮及芯,加山藥、粳米及水煮成粥食用。
寶寶經常生病,家長要注意除了抵抗力差容易導致孩子生病外,孩子脾虛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要注意判斷病因,再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