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通暢的表現
大家在生活中經常聽見有關于氣血的相關言論,但是對于氣血在身體中究竟發揮出怎樣的作用卻不是太過于了解。從中醫學的角度看來,氣血是構成人生命機體的一個重要物質基礎,所以也是人所有生命活動的一個源泉,因此氣血不通暢的話對一個人的健康有嚴重危險。而如果一個人氣血通暢又會呈現出怎樣的表現?
氣血是構成機體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同時,氣血又是臟腑功能
活動的產物。人體的生理現象、病理變化均與氣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故《本草衍義總敘》 說:“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靈樞•本臟》也講到氣血
對人體的重要作用:“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晚清著名醫學家唐容川在《血證論•吐血》中說“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壯則可 以帥血以運行,又是生血之力,血氣旺則是氣化之物質基礎,只要氣血充沛、血脈暢行、營衛調和,人體就可以“陰平陽秘”,百病可防,百病可愈。
“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的名論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是指對疾病的治療,
應注重于疏通臟腑氣血,使無壅滯之弊,則人體可恢復平和與健康。 誠如清代姚止庵在《素 問經注節解》中所釋:“疏其壅塞,令上下無礙,血氣通調,則寒熱自和,陰陽調達矣。”
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關乎人體氣機失去正常的運動狀態,即氣機出人阻隔、升降失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中醫病因、病機的基本觀點。
一代宗醫朱震亨就曾說過:“氣 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矣。 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強調了氣血瘀滯在
發病學上的重要地位。他倡導氣、血、濕、熱、痰、食“六郁”之說,認為此六者既可單 獨致病,亦可合而為害,但其主要關鍵,則在于氣郁。因此,他治療郁證,首重調理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