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巴養胃嗎
鍋巴想必也是許多人童年記憶中一個難以忘懷的美食,尤其是對于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媽媽們在做飯的時候,鍋底的鍋巴成為了小孩子們的零食。其實鍋巴也是一種發展歷史十分悠久的美食,鍋巴除了具有不錯的味道之外,鍋巴還具有一定的藥理功效。那么經常吃鍋巴又可不可以發揮養胃的功效呢?
一.鍋巴的由來。
相傳清朝慈禧太后因青年過時肥厚甘美而傷及脾胃,以致中年時泄瀉頻作,吃了很多藥都沒用,為此太醫們想盡辦法,于是想起了粳米鍋巴,便天天給慈禧太后吃鍋巴,過了不久病竟然好了,由此鍋巴有止瀉之功這一說法便流傳開來。鍋巴也逐漸為人所接受。
二.鍋巴的制作。
鍋巴是煮米飯時鍋底所結之物經低溫烘烤而成的,略黃不焦,既香又脆。傳統的制作鍋巴所用的材料是粳米,粳米中含有淀粉、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E、維生素A、纖維素和鈣、鐵等礦物質。因為經過低溫烘烤,粳米外層的營養成分多被破壞,部分淀粉也分解了,所以食用后極易消化。
三.吃鍋巴的益處。
干嚼鍋巴時要細嚼慢咽,因為這時分泌的唾液酶可以幫助消化吸收,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我們的消化功能。
而且,稍微炭化后的鍋巴能吸附腸腔里的水分、氣體和細菌的毒素等物質,以達到收斂和止瀉的效果。
四.鍋巴的藥用價值。
所以,中醫認為,烤成鍋巴的粳米具有補脾、養胃、強壯和滋陰的功效,適用于病后的調理,還可以消食導滯、收斂止瀉。
雖然鍋巴有一定的好處,但我們也要適量地、有選擇地吃,盡量選擇那些少一點添加劑的,不要長期食用,畢竟萬事點到即止才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