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如何讓我們的大腦保持年輕狀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可能出現一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的時候,比如遇到熟悉的面孔卻一時想不起來對方的姓名,常用的電話號碼也會忘記,出門后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鎖門等等,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會做出廚房開著火忘了關就出門的事……

有研究表明,大腦成長最快的時期是在出生后3個月內,此后大腦緩慢發育,在25歲時達到頂峰。30歲后大腦便會邁開衰老的步伐,過了30歲,體能和記憶力下降是大腦衰老的兩個較早“信號”。到了40歲后,人體新陳代謝逐漸變緩,大腦細胞的功能也跟著減退,導致人的記憶力和反應力進一步降低。一旦過了60歲,大腦萎縮的速度加快。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王夢陽主任表示,30歲~40歲是護腦的黃金時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防止大腦迅速衰老。適度的工作和學習是對腦的一種有益的刺激,可保持大腦皮質最適宜的緊張度,從而預防癡呆,提高記憶力,對腦的保健是非常有益的。要想大腦保持年輕健康,科學的飲食、起居、運動等都很重要。

1、營養充足保證大腦新陳代謝

王夢陽主任介紹成年人的大腦重量僅僅約占總體重的2%,卻主導著一個人的整體生命現象。大腦神經系統的傳遞是靠神經遞質刺激鄰近的神經元,神經遞質是整個大腦和身體溝通信息的大腦化學物質,大腦使用神經遞質掌控心臟跳動、肺部呼吸、胃腸消化,也影響這情緒、睡眠、注意力、體重等等。各種營養經過血液循環不斷供給大腦,使得大腦維持代謝恒定。因此,營養素對大腦的健康功不可沒。

女性懷孕期間,要多攝取蛋白質、鋅、硒、葉酸和膽堿,對胎兒大腦量和腦神經發育極為重要,如果缺乏維生素B,可能會對大腦的認知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各年齡階層平常飲食中,也要注意營養均衡,清淡飲食,多食用全谷類食物、蛋奶、蔬菜水果、魚類等天然食物,還要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水,因為缺水也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

2、正常起居保證大腦充分休息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和學習壓力都很大,很多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上學之后再加上學校的學習任務,孩子用腦過度,能休息的時間非常少。絕大多數上班族加班熬夜也是常態,好不容易躺倒床上還要刷一段時間的手機,真正睡眠的時間也是少的可憐。長期熬夜睡眠少,腦部會產生有毒物質而受到傷害,也有研究證實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增加阿茲海默、帕金森氏癥等的發病風險。

必須要改變運動少、熬夜多這種壞習慣,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營養物質和氧氣輸送到腦部,只有保證充足的睡眠,讓大腦充分休息,并增加有氧運動,我們的大腦才能保持好的狀態。

3、經常動腦保證大腦靈活健康

A 常常動腦思考問題。養成愛思考、勤思考的習慣大腦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思考問題是一種腦力勞動,思考時一定要排除雜念、心神安寧,要有目標不能空想,要不斷深化理解,尋找邏輯關系,將問題想清楚想明白。

B 工作交叉進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可以交叉進行,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也可以相互交叉,這樣不僅可提高效率,且可保護大腦皮層的功能,使大腦管理不同功能的部位得到輪流興奮和抑制,避免長期使用1個區域而使大腦發生疲勞。

C 開發左右腦同用,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研究證明,人的左右腦的功能相互聯系卻又分工不同,大多數人只用了大腦的左半球,而右半球則不常使用。如果對不常用的腦半球加強運用,比如有意識地多用左手,給予不斷的刺激,兩半球互相配合,互傳信息,就會使兩側大腦半球的潛力得到開發,工作、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D 對于年齡較大愛忘事、行動力不如以前的人,為了保持大腦靈活可以多記筆記,記錄每天要做的事,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多到戶外走路鍛煉曬太陽,可以讀書畫畫下棋,多與外人交流溝通,避免整體閑在家里無人交流,

專家信息

王夢陽:神經病學博士,神經外科博士后,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癲癇中心副主任。專業特長:癲癇分類診斷及藥物治療、癲癇術前評估、癲癇遺傳學、腦血管病、多系統萎縮、脊髓小腦共濟失調、帕金森病、抽動癥、腦炎、神經免疫疾病等神經疾病,以及抑郁、焦慮、強迫癥、失眠、兒童注意力缺陷等。(李亞靜)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