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怕熱又怕冷是什么體質

想必許多人一到冬天就非常怕冷,而一到夏天又非常怕熱,就被人們稱作怕冷又怕熱。其實怕冷又怕熱和患者身體中存在氣虛問題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患者如果出現氣虛的話就會降低患者抵御外界環境的能力。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怕冷又怕熱這種現象,那么針對患者出現的怕冷又怕熱,從中醫學上看來屬于什么體質?

1、氣虛證。

氣虛證是指元氣不足,氣的推動、溫煦、固攝、防御、氣化等功能減退,或臟腑機能減退所表現的虛弱證候。基本表現為聲低氣短、神疲乏力、脈虛、舌質淡嫩,或有頭暈目眩、自汗等,這些癥狀可以在運動后加重。氣虛可由很多原因造成,同時氣虛又可能導致血虛、陽虛、氣滯、痰濕、易感外邪等。實際上,氣的固表和溫煦作用是機體正常御寒能力的重要保障,氣虛造成這種作用減弱而出現怕冷;同時,氣的推動和生化作用也是維持氣血充盈和陰陽平衡的重要因素,氣虛造成這種作用減弱而出現怕熱。于是,氣的運化功能受損后,怕冷和怕熱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

如果患者在不耐寒熱的同時,還表現較為明顯的乏力、舌淡嫩等,則可能屬于氣虛所致。這時,宜采用補氣法治療,兼顧氣血平衡。可選用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等中藥。

2、氣滯證

氣滯證是指整體或局部的氣機阻滯,運行不暢所表現的證候。基本表現為胸悶、乏力、噯氣(打嗝)、腹痛、腸鳴、食欲不振或由于濕熱蘊結所致的氣機不暢,舌苔厚膩等。引起氣滯證的原因也很多,包括情志不舒、飲食失調、痰飲阻滯等。氣滯證是疾病早期常見的一種證型。實際上,無論由哪種原因引起的氣滯,由于氣機阻滯,使得氣的運化功能不能正常發揮,溫煦固攝和氣血生化機能減弱,從而出現不耐寒熱的癥狀。

如果患者在不耐寒熱的同時,還表現出胸悶、舌苔膩等,則可能屬于氣滯所致。這時,宜采用理氣法治療,可選用柴胡、青皮、枳殼、陳皮等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