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心里發慌怎么回事
我們都出現過饑餓導致心理發慌的情況。其實這是因為身體缺少食物,引起體內血糖供應不全引起的,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正在處理一些需要體力或者是大量精力的事情,那么就會出現心理發慌的情況,適時的補充營養,這種情況就會消失。尤其是貧血的朋友,更是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饑餓過程持續進行,進入長期饑餓狀態,人體除具有上述生化代謝的某些特點之外,還產生下列一些變化:①脂肪動員和酮體生成與利用進一步加強,減少蛋白質分解,維持血糖水平。②饑餓初期的負氮平衡有所緩解,尿氮量降至比較穩定的低水平。③酮體利用增強,尤其是大腦。④腎臟的糖異生作用顯著加強,幾乎與肝臟相等,腎攝取肌肉釋出的谷氨酰胺增加,谷氨酰胺脫下的酰胺氮與氨基氮,以氨的形式促進氫離子排出,改善酮癥和酸中毒。
人體對氧饑餓最敏感,只能耐受幾分鐘;對水饑餓也較敏感,能耐受不過數日;只要有氧、水充分供給,在完全食物饑餓的條件下,仍可生存50日左右。短期饑餓或饑餓過程的早期,例如1~3日不進食,人體首先產生強烈的饑餓感,心窩部表現一種隱隱不適感與進食欲望,主要由胃腸排空后周期性蠕動收縮的刺激和體液成分改變的刺激等引起,但長期饑餓和過度疲勞者,饑餓感受到抑制而顯著減輕。
由于肝糖原明顯減少,血糖降低,引起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升糖素分泌增加,以致加強分解代謝,促進糖異生作用,以保證葡萄糖的供給,首先是大腦的需要。在整個饑餓進程中,人體的生理保護作用十分突出,即加強肌肉等次要部分的分解,保證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等重要器官的營養需要。
饑餓過程在胰島素減少、胰升糖素增加等激素調節下的代謝特點主要有:①肌肉分解加強,釋放出的大部分氨基酸轉變為丙氨酸及谷氨酰胺。②糖異生作用加強。丙氨酸在肝臟中受胰升糖素的調節,顯著加速糖異生作用。③脂肪分解加速,血漿中甘油與脂肪酸含量上升,結果仍是糖異生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