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怎么引起的
一般患有濕熱的患者都是南方地區的人,因為南方地區的降雨量比較大,所以空氣比較潮濕,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吃一些排濕的食物,就會導致身體內濕氣過重,從而引起皮膚系統方面的疾病,還可能會伴隨出現尿黃,口苦的現象,所以在治療的時候首先需要排濕,那么濕熱是怎么引起的呢?
濕熱是溫病的一種,表面發熱、頭痛、尿黃而短、身重而痛、苔黃膩。易引發黃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癥。
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會 煩熱,口苦,胸痞,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要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后明顯,并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后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樸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藥,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睪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