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泄血療法
醫療技術是治療各種疾病的保障,而醫療技術多種多樣,有傳統型技術,也有現代先進型技術,而傳統型技術并沒有因為先進技術的出現而被取代。其中,放血療法就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治療技術,能夠應用于各種特殊疾病的治療,例如,面部放血療法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下面就來看看面部泄血療法怎么做呢?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后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二、方法:
1.先將針具煮沸消毒,然后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
2.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
(1)刺絡法: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點刺有速刺(對準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采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于腘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后,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于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于扭挫傷、脫發、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2)劃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進刀劃割。適用于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3.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以配合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