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同位素放射治療

同位素放射治療算得上是目前來說比較先進的一些治療措施,但這種治療方法并不能夠從根本上面去治愈自己的疾病,只能是達到短暫性緩解的效果,而更重要的就是在治療以后的生活護理,只要護理的好才會使得病情不會一再惡化,特別是對于惡性腫瘤的患者就更加應該要關注生活中的細節。

放射治療的絕對禁忌證很少,尤其是低姑息性治療,例如對局部轉移灶的止痛大部分有效。但也要看患者和單位的條件決定,一般來講,晚期腫瘤患者處于惡病質的情況下,可做為放射絕對禁忌證。另外食管癌穿孔、肺癌合并大量腔積液也應列為絕對禁忌證。

凡屬于放射不敏感的腫瘤,應做為相對禁忌證,如皮膚黑色素瘤、胃癌、小腸癌、軟組織肉瘤、骨軟骨肉瘤等。一般行手術治療后補充術后放療。

急性炎癥、心力衰竭,應在控制病情后再做放療。

肺癌需作較大面積照射而肺功能又嚴重不全時不宜作放療。

放射治療的療效取決于放射敏感性,不同組織器官以及各種腫瘤組織在受到照射后出現變化的反應程度各不相同。放射敏感性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和病理分級有關,即增殖活躍的細胞比不增殖的細胞敏感,細胞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反之愈高。

此外,腫瘤細胞的氧含量直接影響放射敏感性,例如早期腫瘤體積小,血運好,乏氧細胞少時療效好,晚期腫瘤體積大,瘤內血運差,甚至中心有壞死,則放射敏感性低;生長在局部的鱗癌,較在臀部和四肢的腫瘤血運好,敏感性高;腫瘤局部合并感染,血運差(乏氧細胞多),放射敏感性下降。因此,保持照射部位清潔,預防感染、壞死,是提高放療敏感性的重要條件。臨床上根據對不同劑量的反應,將放射線對腫瘤的敏感性分為:

1.放射高度敏感腫瘤

指照射20~40Gy腫瘤消失,如:淋巴類腫瘤、精原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

2.放射中度敏感腫瘤

需照射60~65Gy腫瘤消失,如:大多數鱗癌、腦瘤、乳腺癌等;

3.放射低度敏感腫瘤

指照射70Gy以上腫瘤才消失,如:大多數腺癌,腫瘤的放射敏感性與細胞的分化程度有關,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

4.放射不敏感(抗拒)的腫瘤

如:纖維肉瘤、骨肉瘤、黑色素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