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怎么辦_膝關節的治療
膝關節疼痛在平時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事情,膝關節疼痛是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的,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是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膝關節疼痛會給人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會導致患者出現行動不便,疼痛難忍的現象,是需要積極進行治療的,膝關節疼痛如何治療呢?
膝關節疼痛的治療
氣血兩虛 :中醫認為,得此病者氣血兩虛、肝腎精氣不足,不能滋養筋骨,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發病的內在因素。而勞損和外傷、感受風寒濕邪,則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外因。
膝關節骨關節炎屬中醫的“痹癥”、“骨痹”、“膝痹”等范疇。痹癥有“風寒濕痹”、“風熱濕痹”、“痰瘀痹阻”、“肝腎兩虛”等不同證型。中醫對膝關節骨關節炎(痹癥)的治療方法很多。可以內服中藥、針灸、熱敷、熏洗及拔罐。如診斷為痹癥中的“風熱濕痹”則不適用熱敷、熏洗、艾灸。除了這種情況,用艾灸的方法治療膝關節疼痛還是非常有效的。
人到中老年后,氣血兩虛、肝腎精氣不足,需在醫師的指導下常服些補益肝腎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之類,或吃補益肝腎的食療,如杞子、胡桃肉燉肉等,并注意調攝,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避免房事過度等。
治療膝關節痛的主要穴位:疼痛部位、腎俞穴、命門穴、膝眼、鶴頂穴。灸腎俞、命門兩穴能培陽固本、升發陽氣;“腎主骨”,灸腎俞穴能溫腎壯骨,對關節痛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灸疼痛部位,可使寒氣發散,氣血運行通暢。灸內外膝眼和鶴頂穴,能夠快速止痛,逐步調理直至恢復健康。
膝關節疼的原因
一、膝關節骨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膝關節炎、變形性膝關節炎,是疼痛科最常見的膝痛癥。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功能障礙。關節疼痛在早期可僅表現活動時隱痛,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疼痛逐漸加重,性質改變為脹痛,在上下樓、下蹲、起立時明顯,嚴重時在靜止狀態也可有疼痛發作。有的表現為在行走過程關節腔內礫軋音、關節打空、絞索。有的表現為關節僵直。嚴重的膝骨關節炎患者還可伴有關節腫脹、周圍水腫、肌肉萎縮等。
檢查時可見骨摩擦音,X線檢查可見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骨質疏松、髕下脂肪墊消失等,治療主要是多休息,避免勞累及負重,減肥。外敷消炎止痛藥物,進一步治療可以采用膝關節注射,關節鏡治療等,很少需要手術置換。
二、膝蓋滑膜炎
滑膜炎是一種多發性疾病,其病發部位主要在人體滑膜最多的膝關節。常見為膝蓋滑膜炎,又稱膝關節滑膜炎。膝蓋滑膜炎又稱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多發性疾病。容易造成患者暫時或長期部分喪失勞動力,對患者危害都較大。尤其是部分中青年患者,要承擔許多社會和家庭責任,同時又在長期忍受疼痛的折磨。目前,雖由許多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仍有許多患者仍不能治愈。
膝蓋滑膜炎,在老年人多繼發于膝關節骨關節炎,主要是因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和積液等。在青壯年人多因急性創生和慢性損傷所致。急性外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滑膜炎癥狀主要是關節腫脹,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礙,肌萎縮,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三、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周圍韌帶較多,有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髕韌帶,前后交叉韌帶等,不同韌帶的損傷導致不同的癥狀,處理要結合相關檢查,患者體征及磁共振等,必要時行關節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