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腳尖的好處和壞處
由于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所以在現代社會可以起到保健效果的小方法也是非常多。可能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在生活中一些無意識的小動作其實有助于保健。其中踮腳尖就是近幾年來非常受中老年人歡迎的一種保健方式,但是一個事物往往都具有對立面,下面的文章將為大家帶來踮腳尖的好處與壞處。
踮腳的好處
1、踮腳跟補腎
腳跟與人體的腎經關系密切,而踮腳跟實際上是刺激了腎經穴位。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終屬腎絡膀胱。男人過了30歲,腎氣變得虛弱,腎陽也不再充足,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腫等癥狀,踮腳跟就可以補助腎氣,以促進腎氣的通陽氣化作用。在寒冷的冬天里,經常踮踮腳跟,就是非常好的扶陽大法。
2、治小便不暢
小便不暢,在西醫里多見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從中醫角度來說,是由于膀胱氣化不利所造成的,腳跟外側即是膀胱經所循行之處,如果堅持踮腳跟或用腳外側走走路,就可以健運膀胱,使小便通暢起來。
3、改善腦部氣血循環
根據全息定位理論,腳跟與大腦也有很密切的關系。經常踮腳跟,可以有效改善腦部的氣血循環。對于那些工作壓力大、經常用腦的男性朋友來說,趁休息的時間,一邊顛腳后跟,一邊進行深呼吸,可以讓大腦馬上充滿活力,而且能緩解緊張的精神壓力。
4、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偶爾的踮腳不僅一種有效的老年保健方法,而且還可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疾病,緩解一些兒靜脈血管突出的情況,這是因為人在上下踮腳時,腿部肌肉就會一緊一松。當肌肉放松時,來自心臟的動脈血液會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當肌肉收緊時,會擠壓血管加快靜脈血液回流心臟,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據測定,踮起腳尖時,雙側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于心臟脈搏排血量;人體下肢血液回流,最主要靠踮腳跟時雙側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縮擠壓。根據相關的測定,雙側小腿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于心臟每次脈搏的排血量,故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當久坐或久站時,可有意識地做踮腳運動。
壞處
踮著腳尖走路的人是“腦殘”?
有研究發現,踮著腳尖走路的人腦袋可能有損傷,那么到底踮著腳尖走路到底正常不正常呢?
專家認為,雙腳踮著腳尖走路,與肌肉緊張有關,而當脊柱或大腦受到損傷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踮著腳尖走路的人可能有腦殘傾向。
要注意的是,剛學走路的小孩多會暫時出現這種步態,不需要擔心,如果一直如此,可帶孩子到兒科就診,進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