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智慧地與原生家庭和解
一些人困擾于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歸因于父母的養育和互動模式不佳,給自己造成了傷害。我一般會花點時間為他(她)處理原生家庭的問題,達到讓他(她)接納過往。而更多的時間,我會聚焦在如何認同和反向認同上,也就是說,我們喜歡原生家庭的哪部分并受益,就努力光大發揚;我們討厭哪部分,就引以為戒,減少這些問題的發生。
實際上,我們的每位家人都有所長,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活著,從這個維度,我們可以找到可滋養我們的特質。
比如,你有個喜怒無常、情緒暴躁的媽媽,可能總在情感上傷害你和父親,但生活所迫,她必須橫刀立馬、勇敢拼殺,委屈和壓抑這些情緒的釋放也會更為強烈。懦弱而清高的爸爸真的撐不起這個家,媽媽吵鬧完還得“混社會”。
而爸爸的冷漠也是自我保護,如果與母親過多的情感互動,被罵的概率更大。因此,對你疏離也是一種對母親情感的副產品,他無奈也壓抑。能夠對此理解,悲憫,憐惜,是我們長大的標志。
而后,我們學會管理情緒,增加能力,應對工作和生活的風霜雪雨時會更從容而有力量,情緒也會穩定,幸福就增加了。
(梁朝暉 知名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指導師)
[ 位置: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