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下的中藥
有些疾病的治療是通過患者的泄下才能夠治愈的,因為在患者排便的過程中,能夠排出身體內的很多垃圾和毒素,而且經常性這樣排便,能夠使腸胃里面的常年累積下來的臟東西一起排出,大多數瀉下的中藥都是寒性中藥,不太適合胃寒的患者服用,那么瀉下的中藥都有那些呢?
1大黃瀉下攻積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采挖,除去須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用于實熱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癰腫疔瘡,腸癰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跌打損傷,濕熱痢疾,黃疸尿赤,淋證,水腫,外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湯劑應后下,或用開水泡服,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本品為峻烈攻下之品,易傷正氣;如非實證,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婦女懷孕,月經期,哺乳期應忌用。
2芒硝瀉下通便
芒硝為含硫酸鈉的天然礦物經精制而成的結晶體,主含含水硫酸鈉,將天然產品用熱水溶解,濾過,放冷析出結晶,再取蘿卜洗凈切片,置鍋中加水與之共煮,取出上層液,放冷析出結晶,即芒硝。
性味歸經:咸,苦,寒,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于實熱積滯,腹滿脹滿,大便燥結,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6-12g,一般不入煎劑,待湯劑煎得后,沖入藥汁內或開水融化后服用,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忌用或慎用,不宜與硫黃,三棱同用。
3番瀉葉瀉熱行滯
番瀉葉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干燥小葉,通常于9月采收,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甘,苦,寒,歸大腸經。
功能主治:瀉熱行滯,通便,利水,用于熱結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
用法用量:溫開水泡服,1.5g-3g,煎服2-6g。宜后下。
4郁李仁潤腸通便
郁李仁味薔薇科植物歐李,郁李,或長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種子,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干燥,生用,去皮搗碎用。
性味歸經:辛,苦,甘,平,歸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下氣利水,用于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6-10g。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