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頭牙一定要拔嗎
盡頭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智齒,一般主要發生于成年后的人群,智齒對口腔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長智齒我們通常會認為將其拔掉是比較好的治療方式,這樣可以避免智齒發炎,給周圍的牙齒健康都帶來損傷,那么長盡頭牙一定要拔掉嗎?
拔不拔問醫生
很多人認為,解決智齒的最好辦法是一拔永逸,以免以后反復發炎。然而,并非所有智齒都需要拔掉。
智齒在醫學上又稱第三磨牙,從門牙正中縫往后數的第八顆牙。智齒多在18歲左右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看做是“智慧到來”的象征,故稱它為智齒,因為智齒在牙列的最后位置,所以常聽到人們稱它“盡頭牙”。
隨著人類食物越來越精細,頜骨發育有退化趨勢,已經無法容納智齒的位置,智齒也喪失了它應有的功能。正常情況下,人的牙齒有32顆,大多數人都容納不下,除非是上下頜骨發育充足的人可容納。
智齒生長的位置特殊,位置不正的智齒與第二磨牙之間容易積存食物殘渣,而且不易清潔,一般數月可形成齲齒,直接破壞牙體組織。此外還有可能引起冠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并且智齒往往由于萌發空間不足造成牙列擁擠。由于沒有對頜牙,有時智齒會過度萌出,進而影響咬合,有時會萌出不足成為阻生齒,引發牙列不齊,冠周間隙感染,張口困難,這類智齒需要盡早拔除。
“很多人認為智齒炎癥是小事,忽視了智齒引起的冠周發炎,結果炎癥從口腔一直漫延到咽旁間隙,甚至嚴重者引發其他全身疾病。”
一般人會有四顆智齒萌出,上下左右各一顆。智齒一般會在18到25歲之間萌出,不過,什么時候萌出、總共萌幾顆卻會因為個人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有的人在三四十歲甚至四五十歲的時候才出現癥狀,更有人都開始鑲全口牙了,智齒才開始萌出,但也有的人則終生不萌。而且即便是智齒萌出的人,也不一定萌出完全,有的人智齒牙胚可能只有1顆至2顆。大多數的人智齒萌出的時候都會有疼痛感,且智齒萌出以后的位置和方向都會發生異常。牙齒就像磨盤一樣,上下頜能咬合在一起才有功能,沒有對頜牙,就會不停往上長,因此建議拔掉。
當然,并非所有的智齒都要拔掉。拔與不拔,留給專家做決定,如果智齒有良好的咬合功能,那就不需要拔掉。有些人頜骨發育好,牙齒對頜完美,上下智齒生長的位置和方向正常,空間也夠,智齒沒有出現齲壞,智齒冠周軟組織沒有發炎和疼痛史。如果滿足以上的條件,那這樣的智齒是不需要拔除的。
門牙不齊可能是智齒作怪
在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本來整齊的牙齒,由于智齒的加入,反而會讓牙齒排列變得不整齊。
由于智齒完全萌出后位置不良,造成其余牙齒擁擠的情況并不少見。隨著人類面部骨骼進化、飲食趨于精細,頜骨上已沒有智齒足夠萌出的位置。智齒完全萌出,更容易長在"錯誤"地方,壓縮其他牙齒生長空間,讓原來排列整齊的牙齒產生擁擠。
這種情況下,只有拔除智齒或者進行矯正。很多人誤以為拔掉智齒會導致前牙松動,其實剛好相反,發育不正常的智齒不拔才更容易造成前牙松動脫落。此外,有牙周炎遺傳史的人,拔不拔智齒,牙都容易松動;無牙周炎遺傳史的,拔掉智齒,讓牙齒整齊,牙就更不容易松動了。
雖然有人的智齒生長位置不恰當,卻不痛不癢,但還是建議拔掉,因為吃東西時很容易嵌塞食物殘渣,不易清潔,時間長了同樣也會引發炎癥。最好的方法是在智齒萌出的最初階段,到醫院照X光片,確定其生長位置是否正確,征詢專家的意見。
拔除智齒也有注意事項,尤其要注意血壓高、心臟病、糖尿病患者,且最好有家人陪同。月經期間不能拔牙,易引發出血。而若是孕婦要拔智齒,懷孕的前三個月最后三個月堅決不能拔,孕期智齒發炎建議保守治療,此外,空腹也不能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