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的組成
膝蓋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位于大小腿之間。膝蓋內部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半月板和韌帶。膝蓋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同時膝蓋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活中經常有人出現膝蓋酸痛的現象,非常的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說膝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膝關節骨結構
膝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髕骨共同組成,在關節分類上,膝關節是滑膜關節。
股骨遠端的前部稱為滑車,股骨遠端的后部為股骨髁,分為股骨內髁和股骨外髁,分別與內、外滑車相延續,構成凸起的股骨關節面。
脛骨平臺中央有一前一后兩個髁間棘,其周圍為半月板和交叉韌帶的附著處。
二側副韌帶解剖
膝關節的內側、外側分別有內側副韌帶和外側副韌帶,又稱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
內側副韌帶分為淺深兩層,上起股骨內上髁,向下向前止于脛骨內側,平行纖維寬約1.5cm,向后與半膜肌直頭交織延伸為內側副韌帶淺層的斜行纖維。內側膝關節囊走行于內側副韌帶淺層深面時增厚成為深層內側副韌帶,并與淺層之間形成滑囊以利于活動。
外側副韌帶位于膝關節外側的后1/3,可分為長、短二頭,長頭起自股骨外上髁,短頭起自豌豆骨(fabella),同上于腓骨莖突。充分伸膝時外側副韌帶繃緊,屈曲時則有松馳的趨勢。
三半月板
半月板是關節內唯一沒有滑膜覆蓋的組織,其冠狀斷面呈三角形結構。
在組織學上半月板是一種纖維軟骨組織,由三組纖維交織構成:水平纖維呈前后走向構成半月板的主體,直纖維與斜纖維連接上下表面,放射狀纖維連接半月板壁與游離緣。
半月板的血供主要來自邊緣和骨膜關節囊相接處的血管及來自前后角附角部所進入的血管,其邊緣側的外1/3有血供,至游離緣逐漸減少,內1/3無血供,營養來自關節液。
半月板的前后端分別附著在脛骨平臺中間部非關節面的部位,在髁間棘前方和后方。這個部位又可稱做半月板的前角和后角。半月板是介于股骨髁和脛骨平臺之間的半月狀軟骨,其外側緣較厚,內側緣較薄,內側半月板呈"c"形,外側半月板近似呈"o"形。
半月板本身的血運差,修復力弱,一旦損傷,難以自行修復,如不及時治療,晚期可以引起損傷性關節炎。因此,確診為半月板損傷、盤狀半月板、半月板囊腫者宜早期切除。切除以后,將由纖維組織修復,形成纖維軟骨,代替半月板功能。如處理正確,一般多不影響膝關節功能。
四前、后交叉韌帶
股骨內外髁與脛骨之間的前、后交叉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最重要和最堅強的韌帶結構。
前交叉韌帶(ACL)在膝關節完全伸直時緊張而于關節屈曲時松馳,其作用在于防止股骨向后脫位、脛骨向前脫位及膝關節的過度伸直和過度旋轉。
后交叉韌帶(PCL)則隨著膝關節的屈曲而逐漸緊張,它有利于防止股骨向前脫位、脛骨向后脫位以及膝關節的過度屈曲。
前交叉韌帶起于脛骨平臺內側髁間嵴前方、近內側半月板前角附近關節面,向外、上、后走行,止于股骨外髁的內側面。成人前交叉韌帶的長度約38mm,寬度約11mm
后交叉韌帶的長度與前交叉韌帶相似,寬度約13mm,是膝關節內最強大的韌帶結構。后交叉韌帶起于脛骨平臺髁間區后部近脛骨骺線處,其向內、上、前方延伸,止于股骨內髁外側骨面前部。髕下脂肪墊和滑膜分支是前十字交叉韌帶血供主要來源,手術中保護或解剖性修復這些組織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五脂肪墊
脂肪墊,即髕下脂肪墊是一團局限于髕骨下方、髕韌帶后方、脛骨平臺前部之間的脂肪組織,其表面被滑膜覆蓋而與關節腔隔離。
六滑膜與滑膜囊
膝關節滑膜腔是人體最大的滑膜腔,關節內多數的無血管組織依賴關節滑膜分泌的滑液獲得營養。
膝關節周圍還有著大大小小許多滑膜囊,其中主要包括位于髕上囊、髕前滑囊及髕下滑囊。
膝骨性關節炎
膝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是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
OA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OA的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認為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性別、種族、吸煙、飲食、肥胖等有關。
受累關節的疼痛是OA患者最主要的癥狀,早期疼痛于活動時發生,尤其上下樓梯時加重,休息后緩解,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呈持續性,伴隨關節腫脹、變形、活動時摩擦聲,關節活動受限等臨床表現。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骨贅形成,軟骨下骨質囊性變或硬化等。
OA在中年以后多發。50歲以后,女性OA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絕經后女性OA的患病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