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的分類
脊髓損傷是在脊柱損傷時發生的嚴重傷害,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脊髓損傷的分類一般分為四種,脊髓損傷后還會出現很多并發癥。在治療上可以通過理療法、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等方式,并發癥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脊髓損傷的病人都是由于并發癥導致的死亡。
脊髓損傷的分類
(1)四肢癱:指頸段脊髓損傷,致上、下肢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或喪失,包括軀干、骨盆臟器的功能損害,但不包括臂叢及椎管外神經損害。(2)截癱:指胸、腰段脊髓損傷,造成部分軀干、骨盆臟器及下肢的感覺與運動功能障礙或喪失,包括圓錐和馬尾損傷,但不包括周圍神經損害。(3)不完全損傷:指脊髓最低位即骶段的感覺和運動功能部分保留,包括骶部感覺、肛門粘膜皮膚連接處的感覺和肛門外括約肌自主收縮的部分保留。(4)完全性損傷:指骶段脊髓支配區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法:
1、理療法:理療是應用電、光、聲、熱等物理因子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方法,具有調整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代謝,提高免疫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臨床應用廣泛。
2、手術治療:目的主要是解除脊髓的壓迫,防治繼發性損傷。適用于X線已明確椎骨脫位和骨折片突入椎管內者;傷后神經癥狀進行行加重者;傷后脊髓功能有部分恢復后期改善停止或重又加重者;腰穿造影有椎管內或蛛網膜下腔明顯梗阻者。但當脊椎脫位超過椎體的1/2以上,臨床表現完全性損傷時,禁忌手術治療。
3、非手術治療:主要是防治脊髓中央出血性壞死,減少脊髓受壓,促使肢體神經功能的恢復。常用的方法有椎體脫位閉合復位術和藥物治療,臨床常用甘露醇、速尿和激素來減輕急性期脊髓水腫;血管擴張性藥物或納絡酮減輕脊髓內微血管的痙攣,防止繼發性脊髓中央缺血壞死;高壓氧治療能改善脊髓缺氧缺血,亞低溫治療能降低脊髓的代謝和耗氧量,急性期都有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復。
4、后期治療:主要是防治褥瘡、泌尿系統感染和肢體的攣縮,應加強肢體功能鍛煉的康復治療。
對于脊髓損傷的療法我們已經有所了解,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情、病癥選擇適合的療法才是關鍵。
5、神經修復技術:神經修復技術采用物理因素神經刺激或調控、藥物或化學等各種干預策略,在原有神經解剖和功能基礎上,促進被破壞或受損害神經再生修復和重塑、重建神經解剖投射通路和環路、調控和改善神經信號傳導、最終實現神經功能修復。
并發癥治療
脊髓損傷病人的死亡可分早期和晚期兩類。早期死亡發生于傷后1-2周內,多見于頸髓損傷,死亡原因為持續高熱、低溫、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晚期死亡則發生于數月或數年之后,多由褥瘡、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營養衰竭等引起,頸髓、胸腰髓損傷均可發生晚期死亡。早期和晚期死亡并無一定界限,絕大多數脊髓損傷病人死亡于并發癥。但如能給以防治,又能給以良好的康復治療,則病人非但可以長期存活,并能坐、立、行,甚至參加工作,可見防治并發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