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高型腦癱
腦癱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而且腦癱的類型有很多種。腦癱的多發人群是兒童或者是更小的嬰兒,因為在胎兒時期腦癱是無法進行預料的疾病。一旦發生腦癱之后,人體將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思維和行為能力都受到影響。肌張力高型腦癱是怎樣的一種疾病呢?
肌張力高型腦癱主要是痙攣型腦癱的程度嚴重表現期,嚴重地影響著患兒的身心發育,給家庭及社會也帶來沉重的負擔。肌張力高型腦癱患者,肢體運動明顯減少,而且動作刻板、別扭,頭經常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常常是轉向一側或后仰,手肩向內、向下旋轉、屈曲或伸展。雙手常成握拳狀,拇指貼掌心,其余四指將拇指握住,手背朝前,掌心向下。脊柱常不同程度出現后凸或者側彎,髖關節部位常不能充分伸展而保持一定程度屈曲。下肢常出現交叉,跟腱緊張導致扶站時足底無法放平,只能腳尖著地。
預兆特征
編輯
1.三個月還不能抬頭,六個月還不能翻身,八個月還不會坐;
2.眼神與父母沒有交流,并且經常驚厥;
3.睡眠時間過長或不睡覺;
4.哭時沒有聲音或哭聲低沉、發直;
5.運動時手腳不協調,偏側運動較多;
6.撒尿時把不開雙腿。
疾病癥狀
根據專家指出,肌張力高型腦癱主要癥狀分為一下幾種。
1.非對稱的頸部伸展使得頭部上揚,造成患者目光向上和用面部肌肉群輔助。還可能用舌后縮和下頜伸展來輔助。
2.軀干上部和肩胛帶間緊張,造成上肢總是緊貼身體,下部無法離開;肋骨持續被抬高,形成胸椎屈曲。肩胛骨和肩胛帶被抬高,造成肩胛帶的外展和上旋。肩部被伸展和內旋,伸肘,腕,指屈曲,前臂內旋向下和腕關節尺偏。
3.腰凸出伴有輕度髖部屈曲。腹外斜肌和臀大肌無法作用。常常可見不對稱導致髖關節半脫位。有髖關節內受、內旋,膝關節屈曲和踝關節跖屈的趨勢。
4、混合型此型約占腦癱的10%。同時具有兩種以上類型的特點。病因和病變部位和相應的腦癱類型相似。臨床表現不一。常以痙攣型及手足徐動型兩者混合型多見。
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
通過增加關節活動度,調整肌張力,提高運動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力量和耐力等來改善運動功能,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術包括:體位性治療、軟組織牽伸、調整肌張力技術、功能性主動活動強化訓練、肌力和耐力訓練、平衡和協調控制、物理因子輔助治療(理療)等等。
作業治療
作業治療主要包括手的精細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支具和輔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環境設施的簡單改造等等。
言語治療
由醫師和言語治療師評定后,根據不同言語障礙類型進行治療,如下頜、口唇、舌肌、軟腭等運動控制訓練,以及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
4、神經靶向修復療法:通過N神經向定位治療儀精準確定治療部位,使神經生長因子通過介入方式作用于損傷部位。激活處于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實現神經細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并替代已經受損和死亡的神經細胞,重建神經環路,促進器官的再次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