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尿液偏堿性

如果在尿常規檢查的時候發現尿液偏堿性,一般來說這屬于不正常的,如果出現偏堿性,這可能和腎臟病變有關,也可能和泌尿系統發生感染有關,出現那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引起注意,要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平時生活當中除了進行正規的治療以外,也要注重飲食,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

尿液偏堿性

尿的酸堿度(PH)為尿常規主要檢查指標之一。正常參考范圍為5.0-8.0。人體可通過尿液排出大量酸性和堿性物質,以維持酸堿平衡。正常人24小時混合尿成弱酸性,PH為5.5.。有時可成中性或弱堿性,波動范圍在5.0-8.0之間。與飲食關系密切,當進食富含蛋白質食物等葷菜后尿液多成酸性;多吃水果蔬菜,尿液多成堿性。飯后受胃酸分泌的影響,尿多成酸性。

小便渾濁其實最多的原因是由于尿液堿性過高,引起尿中磷酸鹽類結晶沉淀而使尿液變濁。這種尿液若加入酸,則白濁物消失,這現象正好與蛋白尿相反。飯后或飲用大量牛奶皆是引起尿中磷酸鹽類增加的原因,其它引起尿液白濁的原因則是尿液嚴重感染。

臨床意義

1.生理性降低

飲食以動物性為主,pH值降低;夜間睡眠時,有輕度的呼吸性酸中毒,于是尿pH值減少。劇烈的生理活動,如劇烈運動、應激、饑餓、大汗時尿pH降低。

2.生理性增高

以植物性為主,pH>6。餐后,胃酸分泌增多,尿液酸分泌減少,pH值增大。

3.病理性降低

尿pH的降低見于:呼吸性或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痛風、發熱、饑餓、肺氣腫、尿酸鹽或胱氨酸結石、尿路結核、腎炎、失鉀性的代謝性堿中毒、嚴重腹瀉。此外,服用藥物如氯化鈣、氯化銨、氯化鉀等使尿pH降低。

4.病理性增高

尿pH增高見于:呼吸性或代謝性堿中毒、細菌分解尿素、腎小管性酸中毒、胃吸引、長期嘔吐、感染性膀胱炎、腎盂腎炎。變形桿菌性尿路感染時呈堿性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