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肌張力的分級標準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很多疾病的發生通常都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病情是慢慢增加的,越來越重,其實大多數疾病在發病初期通常都是會出現一些癥狀的,只是這些癥狀被人忽視了,人的肌張力一般也是有分級的,不同等級的肌張力,疾病出現的癥狀以及病因也是不同的,肌張力的分級標準是什么呢?

肌張力零級是肌張力正常,一級是肌張力它一個輕度的增加,二級是肌張力明顯的增強,關節屈伸不力,握著的時候有一種折刀征的一種感覺,另外肌張力的三級是明顯的增強,關節是存在一種屈伸不力,肌張力四級叫是完全的僵硬,僵直,就是自己家長的檢查的時候感覺到孩子的腿肢體掰不動的那種感覺。

肌張力的7個級別

一級:正常肌張力,肌肉有彈性和一定韌度,當肢體被動活動時,肌肉有適當的抵抗力。

二級:肌張力輕度增加,肌肉群彈性大有硬度,當被動伸屈活動時肌肉有輕度阻力,但主動被動不受限并可達正常活動范圍。

三級:肌張力重度增加,肌肉堅硬,被動活動時有較大阻力但可達到正常活動范圍;主動運動明顯受限不能達正常范圍。

四級:肌張力高度增加,肌肉堅硬震顫,被動活動時因有明顯抵抗而呈現運動范圍受限;主動活動受限更加明顯或不能完成自主運動。

五級:肌張力過高,肌肉呈痙攣狀態,肢體屈曲或伸直位均呈現明顯硬僵狀態,很難或不能完成被動活動;無主動運動。

減一級:肌張力減低,肌肉彈性差沒有硬度,被動活動時無抵抗力,關節穩定性差往往過伸或反曲;主動活動時能完成正常運動。

減二級:肌張力明顯低下,肌肉松軟,被動活動時無抵抗,關節不穩定往往表現過伸畸形或嚴重時伴有脫位;主動活動完成不充分,抗地心引力時不能或很難完成關節運動。

肌張力的幾種特殊表現肌張力分級,來看看是多少

(1)肌張力折刀樣增高

肌張力在二級以上,肌肉痙攣,被動活動開始時阻力較大,終了時阻力明顯減弱或突然消失,被動活動動作越急迫,用力越強,其阻力也越大,多見于錐體束損害。

(2)肌張力鉛管樣強直

肌張力在三級以上,由于屈肌與伸肌的肌張力平均增高,被動活動時所受阻力是均勻的,猶如彎鉛管狀。見于錐體外系損害。

(3)肌張力齒輪樣強直

肌張力多在四級以上,被動活動時有強直樣阻力,又因伴有震顫故呈齒輪頓挫樣運動表現。見于震顫麻痹病人。

(4)肌張力不全

肌張力不全是一綜合征,由于激動肌與拮抗肌同時持續收縮而導致病人軀體扭曲,肢體異常姿勢及重復性運動,常見無法控制的異常運動有扭轉痙攣,手足徐動,不同節律性運動等。肌張力不全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及遺傳代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