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黑色素瘤分期

黑色素瘤跟黑痣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黑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狀態,黑色素堆積造成的,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的。但是黑色素瘤卻是一種嚴重的腫瘤,是會危及到生命健康的。當發現自己身體出現了黑色素瘤的時候,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診治,確保早發現,早治療,早痊癒。

黑色素瘤看起來普通,但會被很多人誤解為黑痣,但其實大眾對其瞭解還遠遠不夠,黑色素瘤是有分期的,而且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黑色素瘤認為一二三四四個時期,每個時期的具體症狀如下:

I期和II期:腫瘤局限,厚度≤1.5mm,無周圍皮膚、淋巴結的浸潤或遠處轉移。5年生存率主要與腫瘤的厚度(和其他一些特點)相關且跨度很大,IA期為95%(腫瘤≤1mm,無潰瘍,Clarka分級I級),而IIC期不到50%(腫瘤>4mm伴潰瘍)。

II期:原發病灶厚度>1.5mm,無轉移。5年生存率大約80%。

注意,根據以上所提到的預後因素分析I期,II期疾病,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患者的預後。

III期:腫瘤開始浸潤周圍皮膚及區域淋巴結時(比如腫瘤長在前臂,它可能就會侵犯腋窩淋巴結)。5年生存率取決於侵犯淋巴結數目及是微轉移還是肉眼轉移(前者指顯微鏡下觀察到侵犯,後者指淋巴結腫大到可以觸及)。對於只有1個鏡下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來說,其5年生存期是70%,但對於有3個以上明顯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生存率只有15%。

IV期:腫瘤細胞已經超過了區域淋巴結(比如遠處的皮膚、淋巴結和身體其他器官)。5年生存率僅為10%。

對於無淋巴結轉移的I~II期病變,首選手術治療。已不進行截肢、腫瘤外5 cm的切除與選擇性淋巴切除治療惡性黑色素瘤。腫瘤切除的邊界依據病理和臨床情況而決定,並用監視性淋巴結活檢對高危病人進行正規的淋巴結清掃,手術範圍趨向更保守。美國NIH在1992年推薦:原位癌(Clark I度)切除邊界為0.5cm,腫瘤厚度小於1 mm者為1 cm邊界,當腫瘤厚度1~2 mm為2 cm邊界,而2~4 mm時為2 cm,大於4 mm時切除邊界為3 cm。Ackerman 等[10]報導了936例病變厚度

預防性區域淋巴結清掃是否改善療效尚不明確,當有淋巴結轉移時,應進行治療性清掃,在非根治性手術者進行術後放療有效。一般認為在病變厚度£1 mm者,不必進行預防性區域淋巴結清掃,而在大於3.5~4mm者,遠期生存率低,即使進行了預防性區域淋巴結清掃,其療效改善也不明顯。在介於兩者之間者,預防性區域淋巴結清掃可望成為提高生存率的治療手段。

在III病變,可同時進行治療性淋巴結清掃來控制局部病變和區域淋巴結轉移。儘管無隨機分組研究證實治療性淋巴結清掃後是否可改善生存率,然而,回顧性資料顯示治療性淋巴結清掃的姑息作用是肯定。由於淋巴結轉移數與預後相關,因而還可為下一步治療提供指導。有人認為惡性黑色素瘤病人出現淋巴結腫大時,90%的可能性為轉移性,給予治療性淋巴結清掃後,5年生存率為19~38%。在一個133例的回顧性分析顯示, 1、2、3和4個以上淺淋巴結轉移陽性者中位元生存時間分別為90、 78、 49和15個月,而在深部淋巴結轉移陽性者分別為53、42、14和9月。根治性切除局部病變與淋巴結清掃術後,有一定的併發症發生率,有作者報導皮瓣壞死為7%,傷口感染為10%,淋巴性水腫為24%,其淋巴性水腫隨時間增加可達到40%。

由於IV期病變易廣泛轉移致其它部位,外科治療無症狀的轉移病灶的作用仍有爭議。在回顧性分析選擇性手術者的生存率好於對照組,少數病人可得到長期生存,2年生存率為10~20%。然而,尚未得到隨機分組研究結果的支援。外科治療僅適用於無局部病變或無局部復發病變的單個部位轉移、且能耐受手術者,術後應給予免疫治療等。

因此黑色素瘤是有不同階段的區別的,患者及其家屬千萬不可一概而論,不可隨便參考他人的成功案例,也不必過分緊張,在手術治療上也是要分清楚分期後才可確診,進行後期的手術治療,這樣才能保證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