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小腸造口回納手術步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小腸梗阻這一腸胃疾病,當人體發生小腸梗阻之後,會影響到小腸和大腸之間的正常聯繫和交流,從而也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消化和吸收。而輕微的小腸梗阻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治療,嚴重的小腸梗阻就必須進行小腸造口收納手術。但是小腸造口收納手術的手術步驟是怎樣的呢?

小腸造口術步驟

1.腹正中切口是腹部創傷時最常用的切口。它可根據需要向上或向下延伸與增加橫切口

2.進入腹腔後,先探查腹腔。整個小腸都應仔細檢查,對腸襻血腫、腸系膜血腫、漿肌層損傷,腸管破裂都逐一探查。破損處先以腸鉗暫時鉗夾關閉以免腸液持續污染腹腔。然後,將損傷的情況作一全盤的瞭解,考慮如何處理損傷部分。不宜發現一處處理一處以免在短段小腸上有多處損傷,逐個處理浪費時間,且影響破損的癒合與治療效果。空腸和回腸的損傷可用3種方法進行檢查:①從十二指腸空腸曲開始,即由上端向下開始探查。用左手提起橫結腸系膜,右手沿系膜向下伸向腹後第2腰椎的左側,摸到固定的十二指腸懸韌帶(屈氏韌帶),在直視下辨認空腸起端的固定部分,由此向下循序檢查腸管及其系膜,直達右下腹的末端回腸和盲腸;②以回盲部為起點向上循序檢查直達十二指腸空腸曲。先在右下腹找到盲腸。在盲腸的內下側即可找到末端回腸,有時末端回腸處有與骨盆邊緣緊連的韌帶,而使末端回腸較為固定。從末端回腸向上,逐段檢查直達十二指腸空腸曲處;③以任何一段小腸作為起點,由此分別向上與向下循序檢查。為避免在上、下探查過程中不易辨認起點,可以在選定腸段系膜的無血管區刺一小孔,穿越一根較長的細紗條,用鉗子夾住紗條兩端或以不吸收線貫穿系膜部縫紮一針留長尾做為標記,當需要時隨時可以提起這一腸段來辨認起點。

在循序檢查腸管過程中既要避免腸襻長時間暴露在腹腔外空氣中,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檢查。因此,檢查應有序,邊檢查邊將腸襻還納回腹腔。

3.腸管漿膜損傷可以是線狀撕裂或成片的撕裂,肌層外露,但黏膜未損破而有疝出。為防止黏膜疝出較多或腸腔內有壓力時引起破損,可將撕破漿膜的邊緣以3-0不吸收線按橫軸做間斷縫合,使黏膜還納,縱軸縫合可使腸管徑縮小發生狹窄。當有較大面積的漿膜撕裂,縫合修補有困難時可將腸系膜上提覆蓋漿膜缺損部,予以縫合固定(

4.腸壁的血腫除屬少量出現瘀斑外,都需切開漿膜,肌層加以清除並仔細檢查腸壁有無穿孔。血腫應按腸管的橫軸切開,原位縫合。血腫大,供應相應腸管的血管破裂,則應行該段腸管切除吻合,以免日後腸管缺血壞死

5.如果小腸有破口,其破口不及腸管的一半,邊緣整齊,挫傷不重者,可將創緣稍加修整進行縫合,最常用的方法是將腸壁破口向腸管兩側牽引,使其與腸管縱軸呈垂直的橫向,然後加以縫合。慣用兩層縫合,內層為縫合腸壁全層,外層為漿肌層縫合,兩層均可用3-0不吸收線做間斷縫合。亦可內層為可吸收線連續縫合,外層為不吸收線間斷縫合。

腸壁上遇有兩個靠近的小破口時,可以相互剪通,修整為一個較大破口,再按上法做橫向縫合。這樣可以減少縫線反應,並且縫合整齊,操作迅速,更可避免腸腔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