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術後深靜脈血栓怎樣治療?

做完手術之後的人們,需要躺在床上休息很長時間,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靜脈血栓,所以手術後要做好預防措施,首先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另外家人可以多給患者進行按摩,尤其多做下肢的按摩,然後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多下地活動等等,那麼如果術後出現靜脈血栓的話,該如何治療才正確呢?

術後深靜脈血栓怎樣治療?

1.一般治療

已經發生血栓者應臥床治療,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等,防止血栓脫落。

2.藥物治療

病史不超過3天者可應用溶栓劑和抗凝劑,溶栓劑首選尿激酶,抗凝劑可選用肝素、華法林。

3.手術治療

原發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病程在72小時以內的患者,可行手術或Fog-arty導管行血栓摘除術。

臨床表現

初期可表現為小腿深靜脈血栓,出現腓腸肌部位疼痛及壓痛,部分患者可向上蔓延累及髂靜脈和股靜脈,出現下肢腫脹、皮膚發白,伴淺靜脈曲張、膕窩或股管部位有壓痛。進而發展為下肢深、淺靜脈廣泛受累,表現為下肢青腫。如果併發感染,可出現發熱、畏寒、心率加快等表現。

檢查

1.多普勒血流和體積描記儀檢查

為無創性檢查方法,有助於明確患肢血液回流和供血狀況。

2.靜脈造影

能使靜脈直接顯影,可判斷有無血栓,其範圍、形態及側支迴圈狀況。此法雖最可靠,但當病情太重時,不必強求完成此項檢查。

診斷

1.本病常發生在盆腔或髖關節手術後。

2.術後有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表現。

3.靜脈造影能使靜脈直接顯影,可判斷有無血栓,其範圍、形態及側枝迴圈狀況。不僅有助於決定診斷,亦有助於直接觀察治療結果。

下肢靜脈血栓多發生在盆腔或髖關節手術後,常見的病因有三方面,即術後血流緩慢、各種原因所致的血管壁損傷、血液處於高凝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