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子宮糜爛有什麼感覺

宮頸糜爛在平時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不過宮頸糜爛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通常輕度的宮頸糜爛是不需要治療的,中度的宮頸糜爛是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的,不然是會導致病情加重,患上宮頸糜爛身體是會出現一些症狀的,大家可以根據這些症狀來判斷自己有沒有患上宮頸糜爛,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宮頸糜爛有什麼症狀?

宮頸糜爛症狀比較典型,受雌激素分泌的影響,從肉眼看來,宮頸外口就是細顆粒狀的紅色區,好像發生了“糜爛”的樣子。

較早的教科書把“宮頸糜爛”列為慢性宮頸炎的症狀之一,認為範圍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輕重,面積小於1/3是輕度,1/3-2/3是中度,超過2/3是重度,但這個其實就是受雌激素影響後柱狀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宮頸糜爛應與宮頸炎相鑒別。如果有白帶增多、發黃,有異味的情況,這些是宮頸炎症的表現,是在宮頸上出現感染了以後出現的症狀。宮頸那囊和肥大,也是宮頸慢性炎症的結果。一旦出現宮頸炎的症狀,就應及早就醫,切勿耽誤病情。

宮頸糜爛是怎麼引起的?

宮頸糜爛是指宮頸口外部的鱗狀上皮和宮頸內側的柱狀上皮在交界處發生位移,這種現象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引起的一種生理改變。宮頸糜爛從女性的青春期起持續幾十年。至於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則因體質而異。

女性子宮頸表面的上皮在胚胎發生期有兩種:原始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在青春期前,原始“鱗-柱交界”位於宮頸管內等處。青春期後,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頸的體積迅速增長並大大超過子宮體,隨即發生“宮頸外翻”。外翻使宮頸柱狀上皮暴露于宮頸外口,呈紅色粗糙狀——紅色是因為柱狀上皮呈單層排列,其下方有豐富的血管網;粗糙是因為柱狀上皮相互融合呈絨毛或顆粒狀。

什麼是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是指宮頸口外部的鱗狀上皮和宮頸內側的柱狀上皮在交界處發生位移。宮頸糜爛是由激素引起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由於女性的宮頸顏色發紅,從外觀上看像皮膚濕疹樣的糜爛,所以才把這一現象叫作了“宮頸糜爛”。其實那裡並沒有發生真正的糜爛,只是由於受到激素的影響,宮頸口外部的鱗狀上皮和宮頸內側的柱狀上皮在交界處發生位移——因為柱狀上皮較薄,所以每當柱狀上皮顯露較多的時候就會露出下面的血管,顯得那裡顏色發紅。

很多女嬰甚至剛出生就有“宮頸糜爛”現象,可剛出生的孩子並不會有宮頸損傷,只是受到了母親懷孕時體內激素水準增高的影響,離開母體以後,女嬰的這種“糜爛”也會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