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見心理疾病
現代生活壓力是很大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外面打拼,因此平時陪伴父母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大多數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都會感覺非常的孤獨,如果經常性出現這種問題,是會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容易造成老年人患上心理疾病,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影響是很大的,那老年人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1、黃昏心理
因為喪偶、子女離家工作、自身年老體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樂趣,對未來喪失信心,甚至對生活前景感到悲觀等,對任何人和事都懷有一種消極,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
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
3、無價值感
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
4、不安全心理
有些老年人對外界社會反感,有偏見,從而封閉自己,很少與人效,同時,也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變得恐懼外面的世界。
5、老年性精神障礙
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規律的生活,又很少參加群體活動,或是家庭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不和,生活沒有愉悅感,就可能誘發各種精神障礙,如神經衰弱、焦慮症、抑鬱症、疑病症、恐懼症、強迫症、癔症等。總的看來,老年期的精神障礙發病率略高於其他年齡裡。
6、老年性精神病
近年來,老年性精神病發病率也有增加趨勢,常見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癡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於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腦衰退和心理變態等。
空巢老人心理問題
1、空巢老人一般孤獨感強
社會化生活方式,子女不在身邊以及年齡的增大等因素都會增強老人的孤獨感。有些空巢老人一直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生活,每日除了進餐和睡覺外,別無他事,這種生活產生孤獨感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空巢老人的孤獨感,需要社會、政府和個人共同努力,個人方面:多參加社區活動,豐富娛樂生活,可以和同社區的老人結成對子,互幫互助,互相照顧。政府方面:可以健全養老機制,在精神上,心理上給予更多支援。社會方面:可以動用社會力量,籌集社會資金,動員社會自願者幫助老人。
2、空巢老人容易患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顯著持續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空巢老人抑鬱症是老人群體中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有調查結果顯示,空巢老人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遠高於非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抑鬱症的產生顯然與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空巢老人由於缺乏子女的陪伴,又退休在家,一天沒有事情可做,很容易產生抑鬱症。
3、空巢老人失落感強
大都空巢老人沒有工作,沒有事業,特別容易產生失落感,對於那些退休前位高權重的人,這種感覺會更強。這時的空巢老人會感覺自己老了,沒有用處,情緒低落。對於這種失落感,老人可以適當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讓自己過的更加充實。
4、空巢老人容易產生衰老感
空巢老人衰老感是指老人自我感覺體力和精力大不如前,做事有種力不從心。人生進入老年,衰老是不可逆轉的過程,當空巢老人出現這種衰老感時,要正確認識,坦然面對,也可以適當加強身體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