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飲食要謹慎 有些食物不適宜
嬰幼兒那些食物不能吃?嬰幼兒時期正是成長發育的最快的階段,鑒於他們的消化系統的特殊性,下面對嬰幼兒不宜食物進行分析,以免有補西藥的傷害,也是為了給家長有正確的餵食觀念。
哪些食物嬰幼兒不宜飲食
1:咀嚼過的食物易於消化吸收
有些家長認為,嬰幼兒胃腸功能尚不成熟,給他們餵食咀嚼過的食物,更易於消化吸收。其實,這是一種不科學、不衛生的餵養方式。人體的口腔本身就是一個多菌的環境,給嬰幼兒喂咀嚼過的食物,易將成人口腔中的細菌傳給嬰幼兒,從而引起感染。實際上,初生嬰兒已具備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讓寶寶自己咀嚼食物,不但可以促進其牙齒的生長,還有利於培養他們咀嚼和吞咽的良好習慣。但要注意的是,應避免給寶寶餵食生硬、粗糙、油膩或過於刺激的食物。
2:奶粉越濃,營養成分越多
在給新生寶寶餵食乳製品時,許多家長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奶粉越濃,營養成分越多,就越有利於寶寶生長發育”,於是,他們往往喜歡給寶寶餵食高濃度的奶粉。誠然,新生兒生長發育迅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需求特別高,但另一方面,我們還必須注意到,新生兒胃腸發育尚不成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耐受性亦相對較差。
奶粉配製過稀,固然易引起營養不良,但配製過濃了,則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腸脹氣等問題出現,這同樣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因此,我們強調配製奶粉時,應按照奶粉罐上的詳細配製說明,選擇適宜的濃度。
3:喝高濃度糖水有助於補充體能
有的家長聽說糖分能補充體內碳水化合物和熱能的不足,於是,他們有空就給寶寶喝些糖水,或在牛奶中加糖,而且越甜越好。實際上,糖水濃度過高,一方面,容易滿足食欲,刺激胃腸道產生腹瀉、消化不良等,寶寶因而不願再進食其他食物,從而造成食欲不振,長此以往,導致營養不均衡,甚至出現營養缺乏症。據資料顯示,新生兒常吃高糖的乳和水,會使壞死性小腸炎的發病率增加。另一方面,由於糖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長期食用,當其供給的熱量超過機體需要時,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從而造成小兒體重增加,肌肉鬆弛,繼而出現肥胖症。此外,糖分在口腔中溶解後還可能腐蝕牙齒,使寶寶易患齲齒。因此,我們並不提倡讓小兒喝高濃度糖水。
4:蛋類食品營養豐富,多吃無妨
蛋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對嬰兒成長有一定的益處,但食之過多,會給嬰兒帶來不良的後果。營養專家認為,1歲~1.歲的嬰兒,最好只吃蛋黃,且每天不宜超過一個;1.5歲~2歲時,可隔日吃一個蛋(包括蛋黃和蛋白);年齡稍大一些後,才可以每天吃兩個蛋。假如嬰兒的糞便中,發現有如蛋白狀的物質,則說明嬰兒的腸胃不大好,不能很好地吸收蛋白質,對於這些嬰兒,最好把蛋黃加入其他食物中一起餵食。
飲食是一門大學問,嬰幼兒的飲食更是馬虎不得,哪種食物小兒不宜,相信您現在已經心中有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