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是由什麼組成的
骨頭可以說是人們身體當中很重要的組成,當我們出生的時候,骨頭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小的時候,我們的骨頭發育並不完全,還比較柔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營養的攝取,骨骼也在不斷的成長,直至我們成年。那麼,骨頭是由什麼組成的呢?主要是細胞和礦物質!
骨頭骨組織由活細胞和礦物質(主要是鈣和磷)混合構成,正是這些礦物質使骨頭具有堅實的物性。
骨頭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長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顱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規則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兩種組織構成:堅硬的密質骨在外,多孔的松質骨又稱海綿骨在內。長骨中的大腿骨,或稱股骨,中間填滿稱為黃骨髓的脂肪。
骨頭循獨特的方式生長:首先是新細胞形成,然後,這些細胞產生一種特殊的有機物,成為環繞自身的基質,最後,鈣鹽在基質裡沉積,使之逐漸變硬。
人的骨頭,早在胎齡二月時就開始形成。此後不斷生長,女子到十六歲左右骨頭才停止生長,男子則長到十八歲左右。胸骨至二十五歲左右就不再硬化,但其他骨頭的強度和鈣量仍不斷增加,直到三十五歲左右才停止。在人的大半生中,骨頭不斷改造,骨組織不斷耗損和補充。
在胎兒時期,骨頭的形成方式有兩種。顱頂的骨頭是在結締組織膜裡開始生長的,其他骨間大多始於“雛型”軟骨。雛型軟骨與真骨相似,只是比較柔軟,宜於快速生長,最終被真骨替代。雛型軟骨是逐漸由骨組織替代的。長骨的替代過程由骨幹中心和骨的兩端開始;最終在骨幹和兩端之間只留下一層薄薄的軟骨,稱為生長板。生長板不斷形成新的軟骨,軟骨隨後又被真骨代替,於是骨頭得以生長。
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一般成人體內的含鈣量是1000~1250g,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其餘約l%的鈣,存在於細胞內、細胞外液及血液中,稱混溶鈣。骨骼裡的鈣和骨骼外的混溶鈣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轉變的平衡狀態,就是骨骼的鈣不斷溶解變為混溶鈣,同時,混溶鈣又不斷沉積成為骨骼。在這種一面溶解骨骼又一面生成骨骼的過程中,如果鈣的溶解量和鈣的沉積量相等,就稱作平衡狀態。如果在相同時間裡,鈣溶解得多,而沉積得少,就會產生骨質疏鬆現象。
人的骨骼,一般在十八歲左右長度就穩定了,也就是說不會再長高了。但是,骨的密度還要繼續增加。四十歲後,骨的密度就開始顯示出下降的趨勢。下降的快慢,則要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一般是體力活動多或喜好運動的人緩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