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腹逐瘀湯的臨床應用是什麼?
或許很多年輕人不知道血腹逐瘀湯,通過這道湯的名稱就可知道,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活血化瘀,在生活中,經常會有人出現血瘀證,血瘀症會導致很多症狀,比如會導致頭暈頭痛,或者出現胸悶胸痛,或者皮膚上出現瘀斑以及瘀點等等,這時候都可以吃血腹逐瘀湯進行治療,下面介紹血腹逐瘀湯在臨床上的諸多應用。
血腹逐瘀湯臨床應用:
血府逐瘀湯所治以胸中血府血瘀為主,或體內由瘀血所致的某些病證。正如書中所說:“立血府逐瘀湯,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證”。並開列病證為“頭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後下,心裡熱(名曰燈籠病),瞀悶急躁,夜睡夢多,呃逆,飲水即嗆,不眠,小兒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氣病,幹嘔,晚發一陣熱”。凡十九種,後世醫家據此把治療範圍擴大,不僅專治“血府血瘀”,還治療因血瘀所致的多種雜病。但不能脫離所治病證必須屬血瘀之實證最為重要,不能一見上述某證,就投以血府逐瘀湯。必須仔細辨識確屬瘀血所致者。如疼痛日久不愈,反復發生,固定不移,痛如針刺,口唇,面部黯黑,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脈澀、細等時方可用之。
在臨證時遵循上述原則,在診治頑固性頭痛、胸脅痛、腰腿痛、心悸、不寐、月經病、肝病(肝硬化)、蛇串瘡(後遺神經痛)、閃挫軟傷疼痛等病證屬於血瘀者,常用血府逐瘀湯,或稍加化裁,收效甚捷,試舉兩例於後。中醫論壇,中醫中藥,中醫學習,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醫案,醫書。
原方組成:桃仁12g、紅花9g、當歸9g、川芎5g、生地黃9g、赤芍6g、枳殼6g、桔梗5g、牛膝9g、柴胡3g、甘草6g。本方系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功能活血逐瘀、理氣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瘀,紅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氣活血,赤芍散瘀活血止痛,四藥相得益彰,共奏活血逐瘀止痛之效;柴胡疏肝解鬱,枳殼善行胸中氣滯,氣行則血行;桔梗開宣肺氣與枳殼相伍開胸散結,能載藥直達“血府”以逐瘀;牛膝通利血脈,引血下行,以利瘀血消除;當歸養血活血,生地黃養陰潤燥(兼清瘀熱),甘草和中以防祛瘀藥之破泄,理氣藥之辛散而耗傷陰血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