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區分雞蛋壞沒壞
雞蛋的營養價值很高的,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以前生活品質變得不是很好,但是每家每戶打雞蛋卻視如珍寶,吃雞蛋要比吃肉,覺得營養價值更高,而且,給別人送營養品的時候,一定少不了雞蛋,知道好壞也是要區分的,尤其是放久了的雞蛋,千萬不要吃到壞蛋。
在雞蛋能不能吃這一點上,最直接的判斷方法就是將其敲開,如果蛋黃散了,蛋白和蛋清混在一起,或者有腐臭味,說明雞蛋變質了。如果蛋黃呈近球狀且略略凸起,而蛋清或蛋白僅僅聚攏在它周圍,雞蛋就是新鮮的。
如果蛋黃有點癟,而蛋清透明,但仍聚攏著,這個蛋可能有點不新鮮,不過還是可以吃的。如果蛋黃是平的,蛋清很稀,幾乎像水一樣,那這雞蛋就壞掉了。對於不懂得怎麼判斷雞蛋壞沒壞的朋友來說,這個操作是十分簡單明瞭。
但要是暫時不想把雞蛋煮了,又想知道其好壞的話,就可以把雞蛋放在冷水盆中,水面高度約為雞蛋高度的兩倍。如果雞蛋平躺在水底,說明很新鮮,新鮮的雞蛋會沉到碗底,而且可能是側面貼著碗底。可如果傾斜或直立在水中,說明存放的時間較長了。
有點不新鮮的雞蛋,像大概放了一周時間左右的那種雞蛋也會沉到碗底,不過會有輕微的上下浮動。而如果浮在水面上,則說明雞蛋已經變質了。再不行的話,可以轉動雞蛋,轉一轉又怎麼判斷雞蛋壞沒壞呢?
將雞蛋放置平面上,用手指輕輕一轉,新鮮蛋轉動時,蛋殼裡有阻力,轉兩三周便停下。壞蛋則轉得久且快。如蛋轉得不快不慢,則證明已不夠新鮮。所以下次吃雞蛋時,大家可以用這三個小方法去檢測一下雞蛋的好壞。
另外,去超市買雞蛋時,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價格很便宜的蛋,如果這種雞蛋是散黃蛋或是斑點蛋,那麼大家記得千萬不要買,雞蛋蛋黃散了,有時候是因運輸問題,蛋黃膜破裂,很多原因是因為存放時間過長,細菌或黴菌通過蛋殼氣孔侵入蛋體內,破壞蛋白質,造成蛋液稀混濁。
如果散黃不嚴重,聞起來沒什麼異味,高溫後可以食用,若細菌在蛋體內繁殖,聞起來臭臭的,千萬別吃。而斑點蛋主要原因是母雞輸卵管患上炎症,導致它的這種疾病是因為感染了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另一種原因是雞蛋本身的品質下降,或者存放時間過長,致使細菌留在了蛋殼上。這種被細菌侵蝕的雞蛋就不能買回去或吃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