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靜脈血能檢查出什麼?
抽血檢查是我們在生活中看自己身體是否健康的時候必須要去做的檢查。當然了,抽血檢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檢查之前不能吃早飯,頭一天晚上不能晚睡等等。一般來講,抽血的時候都是抽靜脈血,動脈血基本上很少見。那麼問題來了,抽靜脈血到底能夠檢查出什麼呢?
一、靜脈血能檢查出什麼?
驗血即血常規檢查項目包括19個小項,包括:血常規、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白細胞分類、骨髓細胞分析、血細胞化學染色、染色體核型檢查、免疫學檢查、骨髓病理活檢、相關酶學檢查等等。血常規檢查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及早地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如診斷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反應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二、血液理化特性
血液的溫度為37攝氏度,比重為1.050—1.060,紅細胞的比重為1.090,血漿的比重為1.025—1.030。血液也是有粘稠度的,即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粘滯力,主要取決於紅細胞的數量和血漿蛋白的濃度。
全血的相對粘稠度為純水的4—5倍;血漿為1.6—2.4倍;血清粘稠度為1.5倍。血液的PH值為7.5—45,靜脈血因含較多的二氧化碳,PH較低,接近7.35,而動脈血則接近7.45,常人血漿在37攝氏度時滲透壓為7.6大氣壓。
三、血液顏色的差異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的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動脈血,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
靜脈血,血液中含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黃色;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