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壞死怎麼治療?
骨髓在人體中是比較重要的,骨髓代表的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如果骨髓出現壞死的現象,一般是會導致身體出現很多的疾病的,像骨痛,發熱等現象,日常生活中,引起骨髓壞死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最好是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然後根據檢查結果,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平時還需要保持身心愉快。
骨髓壞死(bone marrow necrosis)是指造血細胞發生原位死亡,均為繼發性,其病因多種多樣。臨床特徵為發熱、骨骼疼痛及部分患者出現網織紅細胞減少和外周血三系減少。男女比例為2.46:1,年齡4~70歲,中位年齡38.5歲,以青壯年為主,兒童少見。
病因
見於白血病、骨髓纖維化、鐮刀細胞病、淋巴瘤及各種癌症、潛水夫病、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鐵粒幼細胞性貧血、低血容量休克、抗腫瘤的化療、放射線照射、靜注磺胺噻唑、栓塞等。
臨床表現
首發症狀以骨關節痛和發熱為主,多發生在骨髓壞死前2天至1個月。骨痛呈急性發作,疼痛劇烈,通常位於下背部。發熱為中、高熱,呈稽留熱和弛張熱,合併感染時可達40℃。
檢查
1.血常規
骨痛後常有全血細胞減少,外周血出現幼粒、幼紅細胞。
2.骨髓檢查
(1)骨髓穿刺塗片細胞形態學檢查抽出骨髓液性狀多樣,可呈暗紅色、果醬樣、米湯樣或膿性樣,無顆粒,亦可有砂粒狀顆粒,以暗紅色水樣最常見。
(2)骨髓活組織檢查可見骨髓組織壞死和凝膠樣形成,局灶性低增生,無定形嗜酸性物質,骨髓腔充滿壞死碎片。
3.影像學檢查
(1)放射性核素99mTc骨髓顯像檢查顯示骨髓的網狀內皮成分,相當於造血組織區域,造血組織病變>2cm,即能顯示。骨髓壞死區無放射性核素攝取,但也能顯示殘存骨髓組織,以便引導骨髓穿刺獲得原發病的資訊。
(2)MRI檢查能顯示骨髓細胞成分、脂肪和水的信號改變,骨髓壞死在MRI上顯示水的成分增加。改變了脂肪和細胞成分的對比,能幫助診斷壞死區的大小,並能引導殘存造血組織的活檢,亦能説明瞭解造血組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