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能殺幽門螺桿菌嗎?
大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大蒜是具有殺菌作用的,不過大蒜是不能殺死幽螺門桿菌的,一般情況下,幽螺門桿菌是不需要進行治療的,但是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是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尤其是年輕人一定要及時治療,不然是會影響身體健康的,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幽門螺旋桿菌寄生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主要分佈在胃粘膜組織中,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普遍症狀為:食後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狀,如噯氣、腹脹、反酸和食欲減退等。有些病人還可出現反復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臨床過程慢性咽炎患者295例和正常對照30例,採用咽拭子均勻塗片,超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放大20 000倍,根據觀察需要選擇暗視野相差視野進行活體觀察,由一名專業人員進行結果判定。卡方檢驗評價兩組HP陽性率的差異。結果慢性咽炎患者中229例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77.63%,229/295),66例未發現HP(22.37%,66/295);正常對照組中,30例咽部分泌物中2例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6.67%,2/30),其餘28例(93.33%,28/30)幽門螺旋桿菌陰性,經卡方檢驗χ2=6.670,P〈0.05。結論幽門螺旋菌可能是慢性咽炎患者咽部一種被忽視的致病菌,超高倍顯微鏡有可能成為篩查咽部分泌物中幽門螺旋菌的一種新方法。
一般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臨床過程是這樣的:幽門螺旋桿菌經口到達胃粘膜後定居感染,經數周或數月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數年或數十年後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後者是導致胃癌最危險的因素。專家們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險增加了2.7-12倍,如果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會發生。
幽門螺旋桿菌病是後天傳染的,這一點已是各國學者的共識。其傳播方式還不十分明確,但最可能的途徑是口-口、糞-口傳播,已有以下實驗可以證明:1.利用PCR從病人唾液、牙斑和糞便中檢出幽門螺旋桿菌的DNA;2.從牙斑和糞便中分離出幽門螺旋桿菌;3.從同一家族多名成員的排泄物中分離出相同的幽門螺旋桿菌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