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韌帶撕裂
韌帶撕裂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問題,很多情況都會導致這種問題。當韌帶出現撕裂的情況之後,傷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比如說傷處腫痛、關節不穩或者是關節活動受限等,對於患者的健康影響是特別大的。當然,韌帶撕裂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治療的。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韌帶撕裂的相關情況!
一、臨床表現
局部腫痛、壓痛或關節不穩等。疼痛、皮下淤斑、活動受限,不能完全伸直、關節不穩定以及晚期創傷性關節炎是韌帶損傷的主要後遺症。
二、治療
韌帶損傷後應及時診斷和治療。傷後應馬上採取制動、局部降溫以延緩和減輕腫脹和出血,同時鎮痛,及時到醫院就診。
1.固定
用夾板或石膏將受損關節固定於功能位。踝關節外側韌帶輕微傷一般3天后即可做功能鍛煉,而有骨裂的重症則至少需要2~4周。
2.藥物治療
一般採取外敷。
3.物理治療
強調確切診斷、早期處理、全面修復。早期處理的基礎是確切的診斷,處理的要求則是全面修復。否則任何遺留的未修復的韌帶損傷,都是一種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最終導致晚期症狀。部分損傷可行直接修復,損傷嚴重者需以鄰近的肌腱、筋膜等組織一起修復。最有代表性的韌帶損傷為膝關節韌帶損傷和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4.針灸
針刺治療不受損傷時間的限制,因此施治比較靈活。
5.按摩與理療
一般傷後24~48小時內不能施治,以防腫脹或出血加重。
三、預防
1.拉伸練習可有效防止韌帶拉傷和韌帶撕裂。
2.鍛煉韌帶的時候一定要做準備活動,不要練得過快、過猛。尤其在冬季鍛煉前應活動四肢。若鍛煉前不熱身,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或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