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病變的症狀
骨髓是骨骼當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對身體來說是極為關鍵的物質,因為骨髓能夠產生幹細胞,讓血液不斷的再生迴圈,保證體內血液的健康安全。而現代生活中因為骨髓問題引發的疾病也越來越常見,給不少人的生命造成了威脅,下面就來看看骨髓病變的症狀有哪些呢?
脊髓病變包括脊髓腫瘤、脊髓非腫瘤樣病變和脊髓發育異常。脊髓病變可引起脊髓壓迫症。脊髓壓迫症是由各種性質的病變引起脊髓、脊神經根及其血管受壓的一組病症,可導致患者癱瘓等。治療宜查找引起脊髓病變的原發疾病,針對病因治療。
1、脊柱疾病
可由椎骨骨折、脫位、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脊椎結核、脊椎原發腫瘤和轉移瘤等引起。
2、椎管內脊髓外病變
如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腫瘤、脊髓蛛網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膿腫等。
3、脊髓內病變
如腫瘤、結核瘤、出血等。
檢查
1、觸覺檢查
用棉簽輕觸患者的皮膚或黏膜,讓患者回答有無輕癢的感覺或數所觸次數。檢查四肢時,刺激的走向應與長軸平行,檢查胸腹部的方向應與肋骨平行。檢查順序為面部、頸部、上肢、軀幹、下肢。多種疾病,如腦血管意外、脊髓損傷後都有痛覺、溫覺、觸覺的喪失或減退。糖尿病性神經病、神經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雷諾病、脊髓空洞症等常出現感覺異常或感覺遲鈍。
2、脊椎MRI檢查
脊椎MRI檢查對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診斷正確率明顯比CT高,病源顯示定位準確,可作為首選檢查方法。如果包括病理組織在內,在T1加權成像上亮度遞減順序為脂肪、骨髓、4~5日的陳舊出血、富含蛋白的液體(如壞死組織)、黏液、黑素、慢血流(如靜脈血)、自由基、GDDTPA(MRI增強劑)。在T2加權成像上亮度遞減的順序是腫瘤、膠質化、水腫、l周陳舊出血、液體、椎間盤。在T1與T2加權成像上均呈暗(低)信號者為空氣、快速血流(如動脈血)、鈣、鐵、數日內鮮血、韌帶、肌腱及其他對磁敏感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