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足跟炎的症狀

足跟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炎症,很多中老年人都患有足跟炎。足跟炎會導致人們的腳部疼痛,有些嚴重的還會影響人們的正常行走。患有足跟炎的話必須儘快進行消炎處理,並且應該勤洗腳,保持腳部的乾淨衛生,還可以使用一些可以活血的藥材進行泡腳,這樣有利於足跟炎的恢復。那麼,足跟炎的症狀都有哪些呢?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尤以女性為多見。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複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跟痛症是常見的骨科疾患,多數症狀輕微,持續時間短暫,對生活工作影響不大,甚至未必需要就醫;但也有疼痛很重、持續時間長久,以至於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致殘、失去工作能力的。

跟痛症多數情況是足底筋膜出現了問題,所以又有“足底筋膜炎”之稱,足底筋膜是連接腳掌與足跟的一層非常結實的腱膜,是維持足弓的重要結構,足的結構類似三條腿的凳子,腳後跟是一條腿,腳掌內側是大腳趾一條腿,腳掌外側小腳趾是一條腿,而足底筋膜就是維繫固定穩固這三條腿的重要結構,當這三條腿中任何一條腿傾斜失穩,都會殃及足底筋膜,使足底筋膜在異常的方向上受到異常的牽拉,長期反復的結果導致足底筋膜在足跟附著處出現積累性損傷,產生無菌性炎症、鈣化(骨刺)。

足跟痛的患者的自我治療

1.適當減少運動量,但要維持正常工作生活所需的運動量,過度運動和過度休養都是不利的;

2.穿軟硬合適的鞋子,過軟過硬的鞋底同樣有害;

3.不要一味的燙腳、熱水泡腳,在急性炎症期,無異於火上澆油,也許當時可以舒緩一下,過後會更腫更疼;

4.不要聽信所謂的偏方,如跺腳、踩石子、醋泡腳等,長出來的骨刺不可能用這些方法去掉;

5.非常有效的自我治療是做腓腸肌牽拉,有多種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雙手扶牆前腿弓後退繃,把疼的腳放在後面,持續繃住拉緊後面的小腿肚20-30秒,每10個為一組,每天4-6組。還有戰斜坡法、毛巾牽拉法、踩牆腳法等。

6.足底按摩或滾網球、水瓶法法也可以緩解部分症狀。70-80%的足底筋膜炎通過這些自我資料都會治癒。如果堅持自我治療4-6周仍不見好轉,就要去醫院找醫生進一步診治了。

足跟痛的系統醫療診治

1.骨科或足踝外科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征作出初步的診斷,有時還需要進行入足負重位元x光片B超、MRI、甚至核素掃描、步態分析等特殊檢查以及一些必要的血化驗,以分析患病原因,得出準確診斷,並鑒別出一些其他問題。

足底筋膜炎多數情況是與足的異常受力有關,解決了這個異常的力,疼痛自然就好了。問題可以出在前足,比如拇指外翻、拇指受限(背伸時量減少)、也可能出在中足,如足弓低平或過高,也可能出現在後足,如跟骨內翻或外翻,甚至是踝關節背伸受限,小腿肚腫痛等,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相同,沒有一樣的足跟痛。

相對來說踝關節背伸受限可能是最多的致病原因,可以單獨存在或與其他原因並存;需要鑒別的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等系統性疾病、小的骨折或疲勞骨折、腫瘤、神經痛、跟腱止點炎等;

2.足底筋膜炎等治療,對於發病在三個月內的患者可以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但長期慢性患者無效,各種中成藥或草藥療效不確切,外用藥物可以輔助治療;

局部封閉治療、小針刀治療,要慎重,可能不去根易反復,甚至出現足底筋膜斷裂等併發症;理療如超短波或衝擊波治療,仍屬於治標緩解症狀等治療,很多病人可能也無效;

正確合理的拉筋鍛煉、矯正鞋墊等屬於從結構上矯正足部異常受力,可以有非常好的療效,在求醫的患者中,80-90%的患者可以通過此法治癒;

對於頑固性跟痛,病史超過9個月的,已經不是足底筋膜局部炎症等事了,可能要手術治療,要根據患者存在的解剖上異常來設計手術,比如小腿肚緊是病因的話,只要做個腓腸肌腱膜松解術足跟痛就自然好了,而非簡單的把足底筋膜切斷松解,那樣不僅無效而且還會出現不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