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頭圍正常值
新生兒的生長發育跟其在腹中的發育情況有很大關係。由於孕媽的身體狀況不同,所以寶寶在腹中的吸收情況就不同,所以難免出生後有大小及發育不同的區別。新生兒的頭圍也是孕媽比較關心的一點,一般正常的測量方法得出來的寶寶出生時的值為平均34釐米,不過也要根據寶寶具體大小判斷。
1.經眉弓上方突出部,繞經枕後結節一周的長度,頭圍與腦的發育密切相關。出生時平均頭圍34cm,前半年增長8-10cm,後半年增長期2-4cm。6個月時44cm,1歲時頭圍46cm(同胸圍),2歲為48cm,5歲時50cm,15歲接近成人54-58cm。頭圍反應腦,顱骨的發育,在2歲時測量最有意義,頭圍過大見於腦積水、佝僂病;頭圍過小見於小頭畸形。
2.頭圍的測量:採用軟尺測量。小兒取立位,坐位或仰臥位,將軟尺0點固定於頭部一側眉弓上緣,軟尺緊貼頭皮(頭髮過多將其撥開)繞枕骨結節最高點及另一側眉弓上緣回至0點即為頭圍的長度。
3.新生兒頭圍平均34cm ,前半年約增加8~10cm,後半年約增加2~4cm,2歲時達48cm;第二年僅增加2cm,5歲時50cm,15歲時接近成人頭圍,約54~58cm。頭圍測量在2歲前最有價值。
4.頭圍的測量是自眉弓上緣經枕骨結節繞頭一周的長度。可以反映顱骨的生長和腦發育。頭圍的測量在兩歲以內最有價值。連續追蹤測量比1次測量的更有意義。出生時頭圍平均在33~34cm,一歲時46cm,兩歲時48cm,15歲時在54~58cm,基本同成人。頭圍過小提示腦發育不良,過短或增長過快,則要考慮有無腦腫瘤,腦積水的可能。
5.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頭圍在32到34釐米,身高在50釐米左右,體重在三公斤左右。宮內營養狀況不同,所以孩子存在個體差異。
6.新生兒的定義是從出生到出生後的28天為新生兒。自出生至一歲前是嬰兒,一歲至3歲為幼兒。在不同是時期小兒的生理指標有著不同的意義。指導意見:如果小兒年齡為一歲的話,那麼正常的頭圍,身高,體重應該為46CM,75cm和1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