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補血活血中的聖藥: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乾燥根。該品最早見於《神農草經》,列中品。自南北朝以來,歷代醫家把其視為補血活血之佳品,素有“血家百病此方通”之說。
歷代醫家把其視為補血活血之佳品,素有“血家百病此方通”之說。
《本草正》一書對其評價尤高,指出:“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補血中之聖藥也。”
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貧血,血虛頭痛
現代研究,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三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貧血,血虛頭痛,眩暈等病症。
【性味與歸經】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功能與主治】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
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
用於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各家論述】
1.《注解傷寒論》:脈者血之府,諸血皆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
脈者血之府,諸血皆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
故張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用當歸之苦溫以助心血。
2.《主治秘訣》雲:當歸,其用有三:心經本藥一也,和血二也,治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須以酒浸,可以潰堅,凡血受病須用之。
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
眼痛不可忍者,以黃連、當歸根酒浸煎服。又雲: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
3.李杲: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4.《湯液本草》:當歸,入手少陰,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頭能破血,身能養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參、芪皆能補血;在牽牛、大黃,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當知。
當歸,入手少陰,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
從桂、附、茱萸則熱;從大黃、芒硝則寒。惟酒蒸當歸,又治頭痛,以其諸頭痛皆屬木,故以血藥主之。
5.《韓氏醫通》:當歸主血分之病,川產力剛可攻,秦產力柔宜補。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獨以薑汁浸透,導血歸源之理,熟地黃亦然。血虛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配以生地黃、薑黃、條芩,不絕生化之源;
血積配以大黃,婦人形肥,血化為痰,二味薑浸,佐以利水藥
血積配以大黃,婦人形肥,血化為痰,二味薑浸,佐以利水藥。要之,血藥不容舍當歸,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芍藥為臣,地黃分生熟為佐,川芎為使,可謂典要雲。
6.《本草彙編》:當歸治頭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調末服,取其濁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極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
陰虛陽無所附者,故用血藥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
王海藏言,當歸血藥,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氣,按當歸其味辛散,乃血中氣藥也,況咳逆上氣,有陰虛陽無所附者,故用血藥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