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禁忌

菌類中毒的症狀

菌類中毒的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所關心瞭解的,也是給很多人的身體造成影響的,菌類中毒包括有很多的症狀,比較常見的就是出現上吐下瀉,吐出來的都是一些不能消化的東西,腹瀉的時候大便如同水狀,這種中毒是很嚴重的,需要及時的到醫院去進行治療,再加上洗胃的方式,把吃下去的食物清潔乾淨。

野生有毒菌類

所有野生毒菌的共同性狀特徵是:色澤多較豔麗,性狀多較怪異,氣味多較特殊。以鮮豔紅色、紫色的野生菌毒性更劇烈。有毒蘑菇的菌蓋中央多凸起,菌蓋和菌柄上有斑點,菌褶上多有疙瘩、紅斑、托溝裂或裂溝,易流漿汁且稠厚發粘,部分毒菇割開後顏色會變黑,甚至有特殊的辛辣、酸澀、臭味,有的有土豆或蘿蔔味,且多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髒地帶。

野生有毒菌類

為了避免誤食野生毒菌中毒,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貪求“口福”,隨意採摘、購買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那些色澤特別鮮豔、形狀、顏色特別怪異的野生菌。

2、對熟悉並確定無毒的菌類,也決不可混雜加工食用,且一定要經高溫煮熟煮透,不可肆意嘗鮮。

3、食用菌類時不要飲酒,避免酒與菌類中某些成分所產生的化學作用。

4、服用菌類後,一旦出現噁心、頭暈或幻視、幻聽等反應,哪怕很輕微,也要儘快採取措施,撥打急救電話,並及時去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也要儘快採取催吐等簡便辦法,保留所食菌類或菌湯樣品,供檢測、救治參考。

辨別有毒菌類,唯有一一記住有毒菌類,接受專家的指導,觀察顏色、聞聞氣味、觸摸看看,實際去瞭解。食用蘑菇要特別注意辨別是否有毒。

野生有毒菌類

民間有一些識別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的方法:

1、 毒蘑多有各種色澤,而且美麗:無毒蘑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則無毒。

3、 毒蘑多生長在骯髒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地方;無毒蘑則生長於較乾淨的地方。

4、 毒蘑採集後易變色,無毒蘑則不易變色。

5、 毒蘑大多柔軟多汁,無毒蘑則較緻密脆弱。

6、 毒蘑的汁液渾濁似牛奶,無毒蘑則清澄如水。

7、 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蘑則很鮮美。

8、 煮蘑菇時,毒蘑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

但這些方法都不是絕對可靠的。蘑菇的外形、色澤、生態與毒素沒有必然的聯繫。有些蘑菇有毒,但經過水洗、水煮、曬乾或烹調後,毒性會減少或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