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不舒服的表現

剛出生的寶寶不能通過說話表達自己想法,所以很多家長錯誤的以為,只有寶寶哭的時候才是不舒服的表現,其實寶寶也會在平時的行為中表現出自己的不舒服。像不如平時吃奶吃的頻繁,吃奶量也比較少,也不如平時活躍,家長們要時刻觀察寶寶是否有和平時不一樣的情況,判斷寶寶是否是不舒服。

①搖頭

有的孩子會因為皮膚過敏瘙癢,會時不時地搖頭,認為這樣就能緩解症狀。家長如若發現孩子有這種表現,要仔細觀察,必要時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尋找病因。

②打呼

正常情況下,寶寶是不會打呼的。有些家長認為寶寶打呼是睡得香,但事實並非如此。寶寶打呼有可能是因為感冒導致鼻塞或者是因為呼吸時氣流不暢所致。建議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有可能是太過肥胖或是呼吸道有炎症、扁桃體腫大等問題。

③踢被子

如果不僅僅會踢被子,還會有口渴或是嘴唇發紅的現象,那麼就很可能是呼吸系統疾病,比如感冒、肺炎。如若是這種情況,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接受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

④蹭耳朵

有些寶寶喜歡在父母懷裡蹭耳朵,這時候你就要回想下,是否在給寶寶洗澡、洗頭時將水進入寶寶的耳朵中,如若孩子不適嚴重,建議及時就醫。

⑤揉鼻子

有的寶寶喜歡經常揉鼻子,有時還會出現打噴嚏或是流鼻涕的症狀,要小心孩子已經過敏。

⑥拱背

有的孩子因為穿得太多,寶寶後背會出汗很多,很不舒服,繼而拱背將背;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寶寶胃不舒服,沒有辦法消化食物、回奶等等。家長要多多觀察,仔細判斷。

⑦摸屁股

因為受到蟯蟲感染,有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喜歡摸屁股。蟯蟲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家長要做好屁股清潔工作,如果寶寶摸屁股頻繁,建議去醫院檢查。

寶寶年紀還比較小,只能通過肢體語言來告訴父母自己需求,因此,家長需要細心觀察寶寶的動作,做好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