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佈密度偏低
血小板分佈密度偏低的情況基本上都是會發生在檢查過後的,在出現的時候患者剛開始不會感覺到任何的症狀表現,畢竟這種情況的症狀表現並不是那麼明顯,而且還會有潛伏期的,只有等到病情逐漸加重以後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傷口的止血速度變得非常緩慢,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自己出現大出血的情況。
分佈
血小板平均的分佈在血液中,迴圈血液中的血小板一般處於靜止狀態,當血管破裂時會大量聚集。正常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濃度為100~300×109/L。
清除
血小板的半衰期為7~9天,主要在單核吞噬系統(如:脾)中清除。
血小板低的參考值及病因
血小板濃度過低是相當危險的,一般來說,血小板濃度為80~100×109/L時,傷口的止血速度會變慢;血小板濃度為50~80×109/L時,傷口的止血速度會更慢,甚至會出現自發性出血,比如皮下,粘膜出血,月經增多等。
血小板濃度低於50×109/L時,會頻繁的出現明顯的自發性出血,最常見的就是皮下紫癜。
血小板濃度低於20×109/L時,病人就會變得極其危險,外傷、突如其來的顱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可以嚴重威脅到病人的生命
血小板低是指人體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含量過低。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細胞的細胞質脫落而成的,每個巨核細胞可產生2000~7000個血小板。一個健康人每天生成血小板約1200億個。
人體血液裡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約含有10~30萬個血小板,壽命平均為8~12天,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血小板計數結果低於參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減少。
(1)遺傳性:如Fanconi貧血、先天性伴畸形無巨核細胞血小板減少症及May-Hegglin異常等。
(2)獲得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浸潤(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結核),化療藥物,輻射,巨核細胞再生障礙,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響血小板生成的藥物(如酒精),維生素B12、葉酸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