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手能力差怎麼辦
正常情況下,小孩子們都是活潑好動的,而且小孩子們的想像力豐富,動手能力也更強。但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平時還會出現反應遲鈍等現象,做事情也比較慢,家長們不可以催促孩子,而是應該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動手能力差怎麼辦呢?
孩子做事為什麼會拖拉?
1、從小養成的習慣。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他們以前做事就是慢慢悠悠,一點都不著急,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養成了一種做事拖拉的習慣。
2、沒有時間觀念,不會安排時間。一個孩子很難有正確的時間觀念,做事情的時候時間的安排也很難妥當。合理的利用時間可以大大孩子做事的效率。
3、家長太過溺愛導致孩子做事不緊不慢。溺愛孩子的家長會為孩子打理好一切事物,孩子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就會沒有動手能力,在做事的時候會拖拉是因為非常生疏。
孩子太拖拉 聰明家長這麼做
1、于孩子動作慢,可以通過遊戲來加以改變。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遊戲,使孩子在遊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賽看誰吃飯快,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等,這些遊戲能激發孩子進取心。孩子喜歡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趣,這時,要給予適當的獎勵來鼓勵孩子的“勝利”。
2、孩子可以與自己比賽。父母幫孩子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的時間,然後,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如果沒有進步,保持原狀,或者退步,就不給予獎勵。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容易的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這種方法,目的在於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在此期間,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解釋分數的意義,激發孩子進步的渴望。
3、父母還可以採用記數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後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1、2、3、4、5……”,一邊數,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儘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開始的時候,孩子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做事,就數慢一點,讓孩子有儘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長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就表揚孩子“真不錯”、“又長大了”等。
4、如果給孩子表揚的方法沒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規定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動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後規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做下去。時間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飯,到時間就把飯菜收起來,並且對孩子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
5、還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時間的辦法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動中,可以在家制定一個時間表,家長也要樹立好榜樣,按照時間表要求孩子,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及時的表揚.
6、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做好上班準備,有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做他該做的事情。如果8點鐘出門,那麼一小時之前就要叫醒孩子,讓他有充分的準備時間。父母牢騷責備越多,小孩壓力越大,動作則越慢。有些準備工作可隔晚做好,如留心氣象預報,準備好雨具、孩子的玩具、食物等,有些事情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做,要相信他們能做好。
7、取走或回避容易造成孩子分心的物品。在他的視野裡,不要有玩具等東西出現,更不要邊玩邊穿衣服,避免養成拖拉習慣。早晨可放些活潑有節奏的音樂,不知不覺中加速孩子的動作節奏。留些時間給孩子以撫愛,不宜生硬地催促孩子說:“快起來,不然又要遲到了!”應變為給孩子一些擁抱,或鼓勵的話語,孩子會因此而與成人合作得更好。
8、給孩子規定時間,讓他完成穿、洗、吃等事,可以用小鬧鐘提醒催促,讓孩子抓緊時間。對孩子要有適當的期望值,但不要期望太高,凡指望他配合的,應多表揚、鼓勵。在週末及假期,可以讓孩子隨意些,放鬆些,因為每個人都有這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