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智力發育遲緩的現象, 一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發育遲緩,就會對孩子的動手能力格外的進行訓練,特別是對於一些還不會自己坐著翻身的小孩來說,因為他們還比較小,所以訓練的時候只能訓練手眼協調能力,那麼手眼協調能力是怎麼訓練的呢?

孩子在半歲前由於還不會坐,躺著玩物品時,多數情況下眼睛看不見手上的物品,手的活動範圍與視野不交叉。半歲後,當孩子能坐起來玩時雙手可以在眼睛的監控下玩弄物品,這時手的活動範圍與視野交叉。這樣,通過手和眼的作用,可以發現物品更多的特性,更快地瞭解環境。比如一個玩具,眼睛能看到它的顏色、形狀,手能摸到它的軟硬、質地,在眼睛的監控下,通過手的擺弄還可以發現物體的上下、左右、前後的特性等。所以,手眼協調動作對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智力和行為非常重要。

6~8個月以後,大人和孩子可以玩皮球了,把大皮球遠遠地滾出去,叫嬰兒爬著去取,同時讓他扔一扔小皮球。還可以把盒子當玩具,用手絹把盒子整個地遮住,看嬰兒怎樣表現。把玩具藏在一個盒子下面,讓嬰兒去找,然後再藏在兩個盒子下面,讓他猜猜看。和嬰兒多玩各種各樣的“探寶”遊戲,最初,嬰兒不具備尋找東西的能力,漸漸地他會把藏起來的東西找出來。給寶寶大小不同的盒子,教他將小盒子放進大盒子裡,也可教他將積木放入盒子內,或將小球放入碗內。通過有意識的、循序漸進的訓練,寶寶就會建立最初的方位感,並開始逐漸認識自己。

孩子9個月時,能用眼睛去找從手中掉下的東西;手上拿著一根小棒去敲打另一個物品,尤其喜歡敲打能發出聲音的玩具;10個月到1歲,能把抓在手上的玩具扔掉,並且用眼睛看著、用手指著扔掉的玩具;1歲以後,能夠拿著筆在紙上塗畫,翻看帶畫的圖書;1歲半到2歲,能把積木壘高,拿著筆在紙上畫長的線條,把水從一個杯子倒入另一個杯子等;在桌子遠端放1個小玩具,給孩子l根短棍,教他如何使用棍子把玩具撥過來,這些都是比較高級的手眼協調動作了。

然而,每個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發展的早晚並不完全一樣,與環境、教育和訓練有關,家長也應創造條件訓練孩子。